曾听业界前辈说道过这样的一个观点:“一首作品,词曲搭档就像搭伙过日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两个人不仅分工要明确,而且也要维护好彼此的权利边界。否则这两口子就会闹矛盾甚至还有可能会对薄公堂,权力不清,终成对薄之殇。
自2007年开始从事歌曲创作至今,已有十八年的时间了,在已经制作完成和发表的五十首作品当中,除了少数作品是由我作词作曲演唱一人担纲以外,其余多数作品都是跟其他词曲作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跟我合作过的人都知道我对于音乐版权有着清淅的认知和权利边界感,而且在签署与履行作品协议的过程中也是有板有眼的,跟音乐的节拍一样,确定好是几几拍,就按照几几拍来制作,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说我的这种做事风格,大多数合作者都是接受并认同的。不过也有个别少数合作者,在版权利益面前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对方,这种人要嘛是对于版权一无所知,要嘛就是唯我独尊、自利自私。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跟别人合作作品,创作了一首蔬菜之乡主题的作品,当这首由我作曲的作品在农业频道响起,心中仿佛也泛起了丰收的喜悦和涟漪。然而未曾想到,这首在当地家喻户晓的旋律,却遭遇了权利上的背弃,作品报送者为了独享那笔地方政府的文化奖金,竟将我作为曲作者的那一份荣誉销毁殆尽,后来几经辗转,方才通过当地宣传部门的协调,追讨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创作奖励。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电话那端喷溅出的恶语,如同芒刺扎入耳际,那一瞬间,撕裂的不止是那份作品协议、不止是那份荣誉证明、还有那份无形的信用。
然而,今天整理自己的版权作品,再次想起那段过去,好似一声惊雷破开迷蒙。正如一位前辈说的那样:“那些坑过你的人,其实是你的第一善知识。”初涉创作之河时,我不过一心追逐着纯粹的旋律,并希望能够凭借创作结识一些友谊,何曾识得版权二字的重量?何曾有过一丝防备的心理?可正是这遭背弃的利刃,划开了自己那天真的茧壳,意外催生了我对版权意识的苏醒——那份被他人销毁的作品荣誉证书,恰是我蒙昧时期真正的毕业证。
原来人生之路上,那些以自私与恶意撕裂我们尊严的,有时恰恰是击碎我们懵懂外壳的利器。他们以最不体面的方式,将“版权”二字烙进了我们的创作认知里——作品是人心的镜像,而版权则是守护这方寸心田的篱笆墙。
作品与人品,并非总是同源同向的溪流。被销毁的纸质凭证终将飘散,但版权意识一旦觉醒,便如刻石成印,它用疼痛的刻痕告诉我:所谓“善知识”,未必温言细语、循循善诱;有时它恰恰是一个恶浪扑来的瞬间,让自己于窒息中挣扎着、扑腾着仰起头,终于看清了现实法则那棱角分明的轮廓——著作权,从此如界碑般守护着每一寸创作的疆土。(文/赵迎)
腾讯音乐人赵迎,代表作品《成都印象》《易经序曲》《心密码》《风中的行者》等

音乐之旅
音乐之旅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