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瀚
最近几年,苹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大平庸的时代,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已经很少出现了,但是就在最近苹果的三季报却交出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成绩单,实现了三年以来的最快增速,面对着苹果的表现让人不禁想问这苹果是又好了吗?
一、苹果三季报创三年来最快增速?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苹果公司公布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总营收达94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创2021年12月以来最强劲季度增速,远超市场预期的895.3亿美元。净利润234.3亿美元,同比增长9%,每股收益1.57美元同样高于预期的1.43美元。财报显示,iPhone销售强势复苏、服务业务持续高增长,叠加供应链调整与政策红利,推动苹果实现超预期表现。受此影响,在财报发布后,苹果公司盘后股价上涨超2%。
财报数据显示,在核心业务方面,苹果第三财季iPhone营收达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显著优于预期的402.2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iPhone 16系列的强劲市场表现。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iPhone 16销量远超去年同期的iPhone 15,尤其在现有用户换机需求上实现双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成为关键增量。受益于政府对数码产品的补贴政策,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4.4%至153.7亿美元,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趋势,其中iPhone 16 Pro系列因大幅降价成为 “618” 购物节最畅销机型。库克则表示,中国对苹果某些设备提供的国补起到了帮助作用:“国补确实适用于我们的一些产品,这显然是有帮助的。”
二、苹果突然又变好了?
面对着苹果的全面向好,我们仍需冷静分析: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次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苹果三季报显示其创下了三年来的最快增速,这一成绩的取得与iPhone 16的强劲表现密不可分。iPhone作为苹果公司的核心产品线,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此次iPhone 16的发布,不仅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如更强的处理器、更出色的摄像头技术以及更持久的电池寿命,还在设计上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iPhone 16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此外,由于iPhone 16的推出,很多老用户开始考虑换机,这进一步推动了苹果手机的销量增长。换机需求的叠加效应,为苹果带来了更好的市场表现。
其次,除了全球市场的普遍回暖外,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其中包括“以旧换新”计划,通过促进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减少电子垃圾产生。对于像苹果这样的国际品牌而言,这项政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通过参与国补,再叠加官方或第三方组织的回收活动,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最新的iPhone机型,大大降低了购买门槛。再加上政府提供的补贴支持,使得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不仅帮助苹果扩大了市场份额,也为苹果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第三,苹果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其硬件产品的销售,其双轮驱动战略已经相当成熟。一方面,苹果的硬件护城河已经自成体系,形成了较强的造血能力。苹果的产品线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多个领域,每一款产品都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使得苹果能够抵御单一产品线带来的风险,保持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苹果的软件收费模式已经形成,并且依靠iOS的封闭系统,苹果能够获得极高的收益。苹果的应用商店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每年为苹果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此外,苹果还通过订阅服务、云存储等业务,不断拓展其软件收入来源。这种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商业模式,为苹果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尽管苹果在本财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不可忽视的是,苹果当前面临着创新乏力的问题。回顾苹果的发展历程,创新一直是其成功的根源。从初代 iPhone 颠覆传统手机行业,到 iPad 开创平板电脑市场,苹果凭借创新一次次引领科技潮流。但近年来,苹果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步伐似乎有所放缓。
在智能手机领域,虽然 iPhone 16 系列有一定升级,但这些升级多是渐进式的,缺乏像当年 iPhone 4 发布时那种震撼性的创新。在全球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折叠屏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苹果如果不能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其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被削弱。例如,竞争对手已经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苹果在这方面尚未有实质性动作。同时,随着其他品牌在硬件性能和软件体验上不断追赶,苹果仅依靠现有的产品优势,难以长期维持市场领先地位。如何重新找回创新的节奏,挖掘新的增长点,将是苹果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江瀚视野
江瀚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