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往往成为被忽略的角落。他们与日益普及的电器相伴,却可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身处用电安全隐患中。带着这份关切,“微光成炬,社区同心”实践队走进周边乡村,用一周时间开展了一场针对性的用电安全宣传活动,希望用点滴行动为老人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安徽阜阳的一个村子里,出发前,队员们做足了准备。考虑到农村老人的接受习惯,大家特意将用电安全知识绘制成漫画手册,还学了几句当地方言,准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信息。实践队分成3个小组,分别深入5个行政村,从知识宣讲到隐患排查,再到暖心交流,一步步拉近与老人们的距离。
在村头的空地上,队员们支起简易展台,用情景演示的方式讲解“湿手不能碰电器”“电线老化要及时换”等常识。遇到耳背的老人,大家就凑到跟前慢慢说;对看不懂文字的老人,就指着漫画一点点解释。有位老人拿着家里的旧电暖器来问:“这用了十年了,还能继续用不?”队员们仔细检查后,耐心告诉他:“大爷,电器超过使用年限就像老车没刹车,咱得换个新的才放心。”
除了集中宣讲,上门排查是更受老人欢迎的环节。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家庭,检查插座是否松动、电线是否老化、电器摆放是否合理。遇到松动的插头,当场帮忙拧紧;发现老化的电线,就提醒老人联系家人更换;还在显眼处贴上“注意用电安全”的红色标识。一位老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孩子们在外打工,家里电路有问题我也不懂,你们来检查,我心里踏实多了。”
交流中,队员们发现,老人们对安全的需求里,藏着对陪伴的渴望。大家索性坐下来,听他们讲过去用煤油灯的日子,聊现在家里电器越来越多的变化。在这些家常话里,老人们渐渐明白了安全用电不是抽象的规定,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有位老人主动说:“以前觉得电线包层胶布就行,现在知道这样太危险,回头就让儿子来换。”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农村老人的用电安全不仅需要知识普及,更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关怀。未来,“微光成炬,社区同心”实践队会把这份关注延续下去,用更细致的行动守护乡村老人的生活,让安全与温暖在田野间长久传递。
撰稿人:李宇浩
“微光成炬,社区同心”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

Zehir
25寒假—“学润乡土,嘉行筑社”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