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岗水库水情复杂 水底水草缠绕“断崖”遍布

远离野泳 防止意外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在尖岗水库探测危险水域

水草、淤泥、水中断崖……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危险重重!盛夏时节,高温持续,亲水野游之时,一定不要忽视野外水域暗藏的危险,避免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7月29日,本报联合郑州市水利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及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对尖岗水库的广阔水域进行现场探访,为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撑起一把“安全伞”。

野泳者扎堆“打卡”尖岗水库

尖岗水库现有水面7500余亩,为郑州市一级饮用水备用水源,是全国重点防洪水库,也是市民们熟知的夏季“打卡”地。入夏以来,库区管理方的防溺水宣讲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野泳和垂钓者依然通过各种小路进入库区之内,危险状况也时有发生。

29日16时许,热浪滚滚袭来,水利花园和侯寨大桥等处,野泳者三五成群地躲在树荫下戏水,库区的水面上可见五颜六色的浮漂,尖岗水库运行中心工作人员驾驶巡逻艇沿湖进行劝离,但转完一圈发现被劝离的人群又有部分踏入水中。

野泳者是分批次来的!凌晨4点多,已经有人披星戴月到此“打卡”,他们在水中野泳至7点离开。第二拨野泳者出现在6点左右,他们多数会在8点离开。下午4点半,进入库区游泳和垂钓的人会扎堆出现,他们离开又是夜深。

“中午补的网,下午巡查又被豁开了!”工作人员说,尖岗水库沿岸设置了上百处警示牌,周边大大小小的路上安装了20余处安全防护网,但很多地方都曾被工具绞开过,他们每日巡查缝缝补补,以防溺水意外再度出现。

水底水草缠绕、“断崖”遍布

尖岗水库水面看似平静,实则危险重重!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和队员李昱沿湖探查,并多次下潜摄录水库平静水面下鲜为人知的神秘样貌,为大家直观展示了一个水草缠绕、“断崖”遍布的水底世界。

在水利花园周边水域,潜水员李昱离岸2米,仍有近半身体露出水面,而再向前行进约3米距离,身体很快消失在水库之中。手机记录下的视频显示,走过近岸台阶,水下世界整个变为绿色,水底遍布绿色水草,缠绕交错的水草让人有寸步难行的感觉。

尖岗水库运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库区水底大部分区域被水草覆盖,这些水草生长茂盛“又密又高,有些近5米高,对下水游泳的人很不友好”,野泳者一旦被水草缠绕,很容易惊慌失措,甚至溺水带来生命危险。

他表示,前几年夏季暴雨之时,上游的树被冲下整棵倒伏在水底,可能对野泳者的下潜造成干扰,而主河道的水底淤泥可以直接没至成年人的大腿根部,遍布河底的水草则随时可能威胁靠近者的生命。

“V”字形库底最深处达20米

尖岗水库为“V”字形库底,整体呈斜坡立斗的形状,库区最深处在20米左右,其中坝前水域的水位在17到20米,上游河岔以老鳖头为界限向上水深为8到12米,可以说90%以上的区域“向前1米就是3米断崖”。

“近岸1米的地方,极少部分水深是1米以下,大部分水域向前走2米,水深就在3米到5米。”工作人员说,水利花园区域因暴雨后泥土冲入库区,近岸出现了两三米的“安全区”,这一区域既是野泳者聚集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出现意外的地方。

尖岗水库近年来沿岸地貌被改变,库区地质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土山塌方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岸水域“第一步入水,第二步跌进断崖”的现状仍未改变,库区危险和隐患无处不在,遇到管理方的日常巡查和劝离,希望大家不要在岸边嬉戏逗留。

工作人员表示,暑期不少野泳者还带着孩子,部分家长将水库当作了天然的游泳池,孩子也在水中嬉戏玩耍,却忽略了进入库区游玩和近岸戏水可能随时遇到生命危险,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亲手将孩子置于险地。

共建安全防线保障饮用水安全

7月上旬,针对尖岗水库内出现的野泳现象,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提醒市民,尖岗水库已划定为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游泳。下旬,该局牵头召开联合执法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源地监管,严厉打击在饮用水源地游泳、钓鱼等违法行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近日,尖岗水库运行中心水政巡查人员协助郑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郑州市环保综合执法支队、二七区环保综合执法大队对库区进行了拉网式巡查,对库区内违法游泳、钓鱼、划船及库区周边入库道路封堵情况现场检查落实,对部分屡教不改的钓鱼、游泳、划船人员进行处罚。

尖岗水库作为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城市供水安全的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擅自进入水库区域活动,共同维护这一方净水。

本报记者 汪永森 文 马健 图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