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王阳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线,连日来郑东新区以“技防+人防+宣传”三位一体模式,全面推进防溺水专项行动,通过智慧水务系统精准预警、社区趣味活动寓教于乐、家校社联动压实责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区联动、家庭参与”的立体化防控网络,为辖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安全、和谐的暑期环境。
科技赋能:智慧水务筑牢“第一道防线”
在龙子湖水域等重点区域,记者看到6座桥梁安装的12台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结合AI智能识别技术,可实时捕捉临水、钓鱼、游泳等危险行为,这是郑东新区园林水务局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打造“监控-预警-处置”全链条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
该系统运行以来,已监测涉水风险3000余次,其中临水1800次、钓鱼700次、游泳500次,均通过“一键通知”功能联动一线管养人员5分钟内抵达现场劝阻,成功拦截多起潜在溺水事故。
同时,郑东新区园林水务局联合水上派出所、管养单位开展“白+黑”巡防,累计劝阻不文明涉水行为67044人次,救援落水市民25人次。为强化源头管控,全区安装警示标牌642套,并建立水质周报、水情数据台账等动态监测机制,科学研判风险,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寓教于乐:社区创新宣传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郑东新区各社区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将防溺水知识融入趣味活动,通过“体验+互动+竞赛”形式,让青少年在玩乐中掌握自救技能。
祭城路街道正弘山社区以“戏水乐无忧,防溺记心头”为主题,设置安全戏水区与知识宣教区。孩子们在清凉水中嬉戏后,通过“防溺水知识有奖问答”“水上接力赛”“水中寻宝”等游戏学习“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游泳等)。志愿者现场演示仰漂自救、利用漂浮物等待救援等技巧,并组织家长签署《暑期监护责任书》,明确监管职责。活动覆盖家庭100余户,发放宣传手册200份。
商都路办事处普惠社区结合近期真实溺水案例,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宣讲。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彩页、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400余名群众剖析溺水高发区域、严重后果及科学施救方法,重点强调“不盲目下水救人”的理念。活动发放宣传品50份,现场解答疑问80余次。
如意湖办事处绿城百合社区采用“线下覆盖+线上渗透”模式,除发放单页、现场宣讲外,还通过居民微信群每日推送防溺水小视频、事故案例及温馨提示。志愿者发起“安全承诺接龙”,呼吁家长加强监管,严防儿童独自野泳。活动期间,线上互动量超2000次,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社区氛围。
龙子湖街道贾鲁街社区联合河南水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安全无‘溺’外”行动。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宣传彩页、警示教育视频与“六不”“三要”准则(要穿戴救生设备、要呼叫成人帮助等)相结合,系统讲解溺水危害及自救方法。知识答题环节通过抢答、分组PK等形式激发参与热情,答错者由工作人员现场解析,确保知识“零盲区”。活动吸引青少年及家长200余人参与。
郑东新区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推动防溺水教育从社区延伸至家庭。各社区要求家长签署《暑期安全监护承诺书》,明确“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责任。同时,联合学校开展“暑期安全家访”,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
此外,全区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持续宣传:线上开发防溺水VR体验项目,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学习自救技能;线下结合“五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组织模拟演练、安全讲座等,形成“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宣传”的常态化机制。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覆盖超5000人次。
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郑东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园林水务局、公安局水上分局及东象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在象湖开展2025年防溺水应急演练活动。此次演练调集消防救援队伍、公安民警及地方专业救援力量共50余人,出动专业救援船艇5艘、无人机及智能救生飞翼等装备100余件套。
演练模拟远程抛投器救援、近岸救生圈协同救援、船艇联合搜救等六个场景,全面检验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与联动处置能力。活动期间还组织了心肺复苏急救实操教学,提升群众自救互救技能。
演练结束后,各参演单位进行总结讲评,要求时刻保持应急响应状态,加强水域救援演练总结复盘,针对性开展能力提升训练;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力量调派、处置程序及物资调度等环节;配齐配强救援装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用随出。
下一步,郑东新区将继续绷紧安全弦,持续强化日常巡查和宣传教育力度,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常抓不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万无一失,让平安的“防护网”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