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最近一段时间,基孔肯雅热突然出现在各个平台的热搜上,南方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全球更是有近30万人感染。那么这个突然出现的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
其实基孔肯雅热很早就有了——最早在1952年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被发现,名字来源于马孔德语,意思是“疼到弯腰驼背”,这也正好描述了它带来的最大症状——严重的关节痛。
这种病是由一种叫基孔肯雅热的病毒引起的,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它并不靠人与人之间传播,而是通过蚊子——尤其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来传播。被感染后,2到12天内大部分人就会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高烧和剧烈关节疼痛,疼得让人坐立不安、直不起腰。
这类发烧通常来得又快又猛,一下子就是高烧达到39度40度,这个高烧可以持续2~7天,而且吃了退烧药后还会反复。不像普通的病毒感染,吃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可以控制的,而是会反反复复,吃了药之后,4~6个小时烧又会再度上来,一直到人体的免疫系统控制好了,那么烧才会消失。和登革热或寨卡病毒相比,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更为明显,几乎95%的感染者都会出现明显症状。
基孔肯雅热除了发烧,还有哪些症状?接下来就是手腕、膝盖等大关节的疼痛,这种疼往往是对称性的,影响行动。其次是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眼睛不适、恶心呕吐等。有些人还会出现红色斑丘疹,一般分布在面部和四肢,会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消退。
那它会死人吗?总体来说,基孔肯雅热的致死率非常低,大约只有0.1%。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无害。它最“毒”的地方在于后遗症,特别是关节炎后遗症,最短几个月,最长可达3年以上。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染后有一半以上的人可能会有持续性的关节痛,甚至会被误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
儿童相对好一些,就算有后遗症也比较轻、时间短。科学研究表明,这种长期的疼痛很可能是病毒引发免疫系统“过激反应”的结果,类似于“免疫风暴”,而不是病毒本身持续存在导致。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方式主要是支持性疗法,比如退烧药控制高热、止痛药缓解关节痛。不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虽可缓解症状,但需按医生建议服用,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
简而言之,这种病不会要人命,但确实会让人痛不欲生。了解它、预防它,是我们当前最该做的事。我会在7月30号晚上7点开一场免费的公益直播,专门讲讲这一波基孔肯雅热感染,为了防止无关人员打扰,直播为群内直播,欢迎大家添加微信CHEN2021hk进群,了解这一波感染的真相与内幕。

观察未来科技
观察未来科技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