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天,一场聚会在夜幕下的郑州悄然举行。参加者包括三全、牧原、锅圈、千味央厨的掌门人,以及其他几位河南食品界的大佬;饭桌上的核心人物,系京东刘强东;中心议题,则围绕着河南食品业如何与京东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而展开。
撰文|周健
01/
一场与即时零售紧密相关的食品产业供应链革命,正在发生
一个多月之后的7月20日,答案初步揭晓:
京东外卖“七鲜小厨”北京首店开业,刘强东宣布投入超百亿元资金的“万店计划”启动,京东外卖餐饮端“即时零售”对标准化、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已与河南食品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怎么讲?一方面,京东冷链对标准化、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为河南食品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河南完善的食品产业体系与不断升级的供应链能力,也成了支撑京东冷链和餐饮即时零售战略的重要基础。
要知道,七鲜小厨的推出,是京东对美团、饿了么主导的即时零售战场的一次正面切入。当前的餐饮业竞争,冷链成了决胜高地,食品供应链则决定着稳定、安全、多样化的食材供应。两者之间的深度结合,将重塑中国餐饮产业链的格局,催生更加高效、透明、灵活的食品供应新模式。
据了解,6月份刘强东与河南食品界大佬的聚会,是他在发力京东外卖七鲜小厨之前少有的同盟会之一。
由此我们看到,“平台(京东)+供应链(叠加)+产业(河南食品)”,京东找对了地方,河南食品找对了通道,双方跨界奔赴的结果,是在2025年7月的一天,以万店规模发力京东餐饮的即时零售。
京东七鲜小厨的推出,自然也是和美团的“浣熊食堂”、阿里的“盒马鲜生”对着干。不过,三方做得一致的地方,恰是对中国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这场由平台企业与产业带共同推动的餐饮供应链革命,正在重构中国餐饮行业的成本效率、品质标准与竞争规则。
当然,现在只是“相遇”,更多时候,它们都在按各自意志相向而行,都想成为各自细分行业的引领者。毕竟,它们脚下的这条赛道,足够深,也足够宽广。
02/
餐饮即时零售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支撑,在哪里?
7月20日,京东外卖首个自营门店七鲜小厨在北京高调亮相。没有堂食服务,只做“外卖+自提”的纯粹模式,这家小店代表着京东在即时零售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的状况下试图撕开一道口子的探索。
当消费者在手机端轻轻一点,一份新鲜制作的餐食在30分钟内送达门口,背后是一张精密运转的冷链网络在无声支撑。
早在2023年,京东物流内部悄然成立“京东冷链”公司,整合集团内部冷链资源,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冷链仓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此举标志着京东冷链从服务于自营电商的基础设施,向社会化、平台化服务转型。
七鲜小厨如今闪亮登场,正是京东冷链能力向消费端延伸的一次关键“路演”,展现出京东试图将多年积累的冷链能力转化为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即时服务优势。
七鲜小厨本质上是一个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的“前置仓”变体。与传统前置仓不同,它叠加了“即时加工”功能。门店内配置小型冷藏、冷冻仓储设施及加热处理设备,形成“冷链存储+热链加工+即时配送”的微型枢纽。
作为七鲜小厨运营的“基础设施”,京东冷链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覆盖全国、深入下沉市场的仓储物流网络与强大的技术管控能力。因而,其“产地仓+销地仓+前置仓”的多级网络布局,为七鲜小厨提供了快速响应的基础。
相较之下,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更侧重存储与快速分拣配送,加工环节相对较少或集中于大型中心仓;盒马则依托线下大店,加工能力更强但模式更重。
京东七鲜小厨试图在“轻资产投入”与“热食即时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冷链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是实现这一平衡的核心支撑。
京东此次以自营门店切入,意在打造差异化体验,塑造“品质可控、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这与其整体“多快好省”中侧重“好”与“省”的策略相契合。
不过,即便如此,面对餐饮端即时零售的白热化竞争,挑战依然巨大。美团拥有数百万活跃骑手和成熟的餐饮商户合作生态,其“万物到家”的平台模式在规模与多样性上优势显著。
而京东自营模式在SKU丰富度、覆盖密度上短期内与之难以匹敌,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通过独特的品质和高效的冷链履约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河南众多食品企业的合作,补的就是SKU丰富度和产业支撑这一环。这一环的韧度和强度,将决定京东七鲜小厨最终能走上多远。
03/
河南食品产业的供应链建设,已到价值爆发阶段
京东七鲜小厨背后的平台整合作用显现出来了。
按照规划,京东七鲜小厨将按“自营树标杆,平台扩规模”的格局在现实中落地,也就是既要通过自营标杆店输出标准与系统,又会借助平台模式,吸引优质餐饮品牌入驻京东外卖平台,为其提供冷链仓配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京东冷链将加速向社会第三方,尤其是餐饮连锁、食品品牌,开放其仓储、干支线运输、末端配送服务,推动冷链从成本中心逐步向利润中心转变。
目前,河南食品企业与京东餐饮供应链的合作已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
原材料供应层面,河南的肉制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通过京东供应链进入全国餐饮渠道;技术合作层面,河南食品企业已与京东共同推进区块链溯源、智能仓储管理、动态补货算法等创新应用;物流协同上,京东的冷链物流网络与河南本地企业的区域配送能力形成有效互补;数据驱动上,双方共享消费洞察与销售预测,指导产品研发与生产计划。
客观而言,这种全方位合作不仅提升了河南食品产业的价值链地位,也为京东七鲜小厨等终端业态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保障。今年5月,京东就联合胖东来投资12.5亿元,开始了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的建设,据了解,今后,京东与河南企业的类似合作,将会越来越多。
目前,河南食品产业的供应链建设已到价值爆发阶段。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一批本土企业通过供应链创新脱颖而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锅圈的数字化协同网络到双汇的全产业链布局,从胖东来的极致商品管理到千味央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等等——众多河南食品企业正以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重新定义食品产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它们不仅夯实了河南作为“国人厨房”的产业地位,也为中国餐饮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促进"国人厨房"向"智慧餐饮供应链中心"转型升级。
与此并行,河南食品的冷链建设也同样让业界为之瞩目。《河南省培育壮大冷链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冷链食品产业链产值达到4000亿元,将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冷链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冷链食品设备设施制造大省、冷链食品加工大省。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河南已形成包括万邦、信基、四季水产物流港等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大型冷链食品生产企业,新飞、宇通、凯雪等冷链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华鼎冷链等冷链仓储运输企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目前,华鼎供应链已启动A轮融资,其“雪豹大数据模型”成为河南省首批发布的4个工业大模型之一,其产业价值和资本价值正为行业所青睐。
也难怪,与京东物流相媲美的是,华鼎供应链已在全国布局18个仓储中心,覆盖全国83%的县乡,为1200多个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和冻品食材厂家以及16万家餐饮终端门店提供冷链仓配服务。
这种密集的冷链网络资源,实际上为京东七鲜小厨的全国扩张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设施支撑。
目前,京东七鲜小厨目前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随着模式成熟与成本优化,服务将向三四线乃至县域市场渗透。
这一扩张路径与河南食品企业的市场战略高度契合。河南企业如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已经在低线城市证明了自己的竞争力,它们对下沉市场的理解和渠道资源,可以弥补京东在这些区域的不足。
由此而言,当前的中国,如果有谁要像京东这样在餐饮端发力,那么,它咋能离开河南?
04/
双汇、锅圈、三全等河南食品巨头的“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京东这样的平台企业合作,对河南众多食品企业来说,现在只是体现出了“优势互补”,而就长久发展而言,其实将更多体现出作为独立个体之间的竞合关系。
为什么?因为每一家食品巨头都在构造“销供产服一体化”的新型全产业链模式,都想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交易能力的行业性平台,都不愿在未来的竞争中“甘于人后”或“受制于人”。
举几个例子。
双汇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已构建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
其中,它最厉害的“卡位”是在全国18个省份布局了25家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每个基地专注于特定品类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区域生产网络。
不过,也正因如此,双汇前些年忽略了上游养殖端和下游渠道端的升级发展,也就是“一头一尾”没抓好,导致了“中间粗、两头细”的纺锤形产业结构。
一个事实是,它目前生猪养殖“自繁自养”的规模只剩100万头左右,终端10多万家挂着“双汇专卖店”牌子的连锁店中,仅有数千家和自身有着紧密的直控关系。
现在,面对国内市场的卷,双汇“醒”过来了,除在上游扩大生猪的自繁自养数量,3年内扩充到500万头,还大力推进"工厂+中心仓+销售网点"战略,构建新型全产业链:通过在全国关键节点建设冷链分销中心,链接25家工厂和现有的205.7万个销售网点,有效调动冷链物流系统5000辆冷藏运输车辆,优化报单、配货流程,提升产品新鲜度和交付效率,满足不同渠道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很有意思的是,这种"产地加工+中心仓配送"的模式,与京东七鲜小厨的"中央厨房+社区卫星仓"的架构异曲同工,可以形成供应链协同。
但双汇更令人瞩目的一点,是其已经具有的冷链物流能力与肉制品加工优势,更能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短链供应模式,降低流通损耗,提高鲜度保障;还有,假如其终端一部分专卖店能经过数字化、平台化、组织化改造,而成为整个集团一体化的终端渠道,这又将发挥什么样的威力和潜力?
换句话说,假如双汇重新拥有1~5万家统一管理的专卖店,对其业绩提升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空间?
这个方面,双汇应该向锅圈、蜜雪、胖东来这样起于市场底层的新兴消费型企业看齐。
锅圈自2017年成立后,仅用六年时间便在全国建立了1万多家门店、200余个食材直供基地和一个网状分布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其数字化供应链系统能够及时把控从采购端到门店端的供需动态。这种端到端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京东的"万店计划"形成了“强烈共鸣”。
目前,锅圈在上游继续推进100~300家“大单品工厂”的连续投建计划,夯实产业基础;中游推进华鼎供应链在行业中的渗透力,谋划融资上市;下游继续加大终端渠道建设,打造“锅圈酒饮”“肴肴领先”等细分渠道品牌,孵化更多的专业化万店连锁,其模式的可复制性正在推动一个千亿食品王国的蝶变性诞生。
这和京东它们陷入即时零售的竞争中,只能达打“局部战争”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
同样的,胖东来虽然以零售业务闻名,但其供应链管理理念同样值得餐饮行业借鉴——这家河南本土零售企业通过极致单品管理和深度供应链合作,创造了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坪效与人效。
其供应链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严格的商品准入标准,每个品类只选择少数几个最优品牌,与供应商深度合作确保品质;二是通过买手制直采缩短供应链环节,从源头把控商品质量;三是构建高效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生鲜商品日配到店。
其供应链理念强调“少而精”与“深度协同”,这与当前餐饮行业从追求SKU数量转向重视单品质量的趋势高度契合。
可以举的案例还可以更多。
比如千味央厨作为餐饮供应链隐形冠军,展现了河南食品企业在B2B领域从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柔性化、定制化制造的创新能力;比如三全食品遵循传统的智能制造升级路径,在生产端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控制系统,在物流端应用智能仓储系统和配送路径优化算法,在供应端采用“中央厨房+前置仓”模式提供半成品食材解决方案,最近又在销售端完成了电商渠道组织的优化……
这些例子都说明,河南食品企业在“供应链协同网络化”“冷链物流智能化”“研发导向市场化”“质量追溯透明化”等方面,都有不错的发展业绩,都可以和京东这样的物流巨头“平等对话”。
05/
河南食品工业要适应从“份额争夺”到“价值创造”的内卷式竞争
当前食品、餐饮行业正面临深刻的“内卷化”挑战。这种内卷,表现为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已经陷入高强度、低效率的竞争状态,是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必然结果。
京东冷链、七鲜小厨与河南食品企业的合作,一定意义上正是为了突破这种内卷困局。
前者推出的“菜品合伙人”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每道菜保底分红100万元。
这种模式可以吸引河南本土众多食品企业参与,跳出低水平竞争的怪圈。正如京东七鲜小厨相关业务负责人所强调的那样:“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供应链的创新,帮助消费者吃到有品质又便宜的食物,帮助品质餐厅获得更多的销量,又好又便宜。”
要知道,区域产业集群的同构化竞争,正成为我们避免不了内卷化竞争的一道坎。
作为食品工业大省,在拥有双汇、三全、思念、华英、锅圈、蜜雪这样的食品巨头的同时,也存在“食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缺少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这种“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产业格局,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生产相似产品、争夺相同市场,难以积累足够的资源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和升级。
一句话,河南食品产业的崛起,不是靠几个网红品牌,而是靠一群“隐形冠军”撑起的产业链生态,靠对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的强大供应链输出能力。
现在,京东冷链、七鲜小厨正联合河南一些食品企业,一起餐饮即时零售的卷,美团的浣熊食堂也以社区厨房的方式下沉市场,这对底层餐饮的个体经营者来说,是一种降维打击状态下的卷,会导致流量垄断下的生存困境。
同样,对众多为其提供供应链服务的食品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卷。但这种卷会推动供应链协同创新、差异化价值创造、数字化赋能以及区域品牌升级,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正向度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
因为,工业环节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流程化、集约化、数字化的进化迭代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和京东等平台运营商不同,河南食品企业如锅圈食汇、千味央厨等,都在成为食品产业领域特定品类的平台运营商。
这种模式演进将创造更开放的价值网络,使不同规模、不同专长的食品企业都能“嵌进来”,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缓解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行业"内卷"。
这就是说,如果要参与竞争,参与卷,那么就必须坚持“价值创造”而非“份额争夺”的发展理念,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产品创新和品质升级赢得市场,而非依赖简单的价格战或资源消耗。
所以,在餐饮供应链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河南食品产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平台型经济,以更加创新的思维重构价值链,以更加协同的方式构建产业生态。
通过深度融入新型餐饮供应链体系,不仅能够扩大销售渠道,更能够提升产品开发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
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明白这个道理。
推荐阅读
© THE END
豫记小秘书:salome1203(微信号)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 9666 1121

豫记
豫记官方正观号 一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河南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