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朱重阳 刘彦杰

傍晚六点半,暑气未消,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小区东门烧烤店已是香气四溢。外卖骑手小贾停车取餐时,恰巧听见居民抱怨:“这排烟管就这么外挂,楼上都不敢开窗!”他循声望去,果然看到烧烤店外墙裸露的排烟管道。小贾立即掏出手机,拍摄了一段15秒视频,点开微信里的“青秀先锋骑士联络群”,配上文字说明发送。不到一分钟,社区网格员小梁便在群里回复:“收到!已备注重点排查,马上联系物业负责人和店主整改。”

这个高效的“发现-响应”链条,源于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创新探索。今年以来,该联络站立足“民呼我为”理念,依托暖心驿站阵地,构建起“服务+治理+赋能”三位一体模式,引导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旁观者”转变为基层治理“共建者”。

精准滴灌,以“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联络站以人大代表深入调研走访为基础,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面临的“高温作业难、休息场所少、需求多元化”等痛点。通过代表牵线搭桥,整合辖区资源,累计筹集绿豆水、防晒冰袖、防暑药品等物资200余份。同步开展“夏日送清凉·网格话家常”活动,面对面收集职业培训、子女托管等“微心愿”32条,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同时,积极采纳人大代表建议,将基础暖心驿站升级为功能齐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配备空调、饮水机、应急医药箱等20余项便民设施,并推出“扫码进入”“24小时自助充电”等智能服务,累计服务超千人次,切实解决了户外工作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实际问题。

阵地升级,用“长效保障”打造暖心“加油站”。社区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议事平台,推动暖心驿站从“一次性物资补给”向“常态化服务矩阵”转型,形成“1+N”服务网络。即打造1个标准化核心驿站,设置党群服务、技能培训、诉求响应3大功能区,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每周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联动辖区8家商超、银行网点、社区药店设立的“爱心接力站”,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同时,建立“需求收集-代表领办-部门落实-效果反馈”闭环机制,针对骑手提出的“手机续航不足”“雨天配送不便”等问题,人大代表协调配备了共享电源、共享雨伞等设备,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体需求精准匹配。

双向赋能,以“共治共享”培育治理“新力量”。社区创新“以服务换参与”机制,通过人大代表倡议、驿站动员,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走街串巷、接触面广”的职业优势,化身基层治理“流动哨兵”。组建的“先锋骑士”队伍,配备专属巡查手册,鼓励骑手在配送途中随手收集环境卫生、消防安全、隐患线索等信息,实时上报。自队伍成立以来,12名骑手已累计反馈垃圾堆放、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37条,协助开展反诈宣传20余次,成为社区治理无处不在的“移动探头”。社区还邀请优秀骑手担任“名誉楼长”,参与楼院自治、邻里调解,形成了“我为社区献策、社区为我暖心”的良性互动格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