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隐患突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7月18日上午9时,由新郑市民政局指导,城关乡领导支持,新郑市民政局“物质+服务”项目中心城区民政服务站联合新郑市妇幼保健院,在城关乡官刘庄开展防溺水宣传主题活动。活动聚焦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实操教学+趣味手工”的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互动体验,为孩子们送上实用的“安全防护课”。
作为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方,中心城区民政服务站的社工前期通过与儿童主任联动,精准筛选服务对象、摸排需求,并发挥资源链接优势,邀请新郑市妇幼保健院专业医生参与,确保服务既贴合儿童需求,又具备专业支撑。
“大家看,要是遇到有人溺水,我们先不能慌,要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自己千万不能下水……”活动首个环节“急救知识实操小课堂”中,手术室护士长沈丹老师以实操演示为主,用人体模型模拟溺水场景,一步步讲解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力度和频率,还邀请孩子们轮流上前体验。社工则在旁协助维持秩序,用“像给小枕头按手印一样”“数到3再松开”等儿童化语言拆解动作要领,帮助孩子理解操作规范。从“如何正确呼救”到“溺水后简单自救动作”,所有知识点都通过“讲解+演示+孩子动手试”的方式传递,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成可操作的技能。
随后的手工DIY环节,社工提前准备了草帽、风车半成品及颜料、贴纸等材料,引导孩子们在创作中巩固安全认知。“我们在草帽上画个小太阳,再画个禁止游泳的标志,戴在头上就能想起‘不能私自去水边’啦!”社工以安全提示为创作线索,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有的孩子在风车上写下“远离深水区”,有的用颜料画出“找大人帮忙”的场景。过程中,社工重点关注性格内向或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通过“你看这个颜色涂在这里是不是很好看”等引导式语言建立互动,既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记忆,也通过陪伴式服务给予情感支持。
“以前光跟孩子说‘别玩水’,今天看他跟着医生学按压、跟着社工做草帽,回来还跟我念叨‘要找大人帮忙’,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一位参与活动的儿童家长说。
此次活动是新郑市民政局“物质+服务”项目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性的生动实践:通过“实操教学”强化技能传递,用“主题手工”深化知识记忆,在服务中既关注儿童的安全需求,也兼顾情感与能力发展。接下来,中心城区民政服务站将继续依托专业服务优势,持续开展儿童安全关爱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一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