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主办的“郑州市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启动仪式暨加装电梯保险政策发布会”在郑东新区举行。会上宣布郑州市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将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引入保险机制提升电梯安全,并发布《电梯保险政策》,为全市老旧电梯安全更新按下“启动键”。
惠民政策落地 破解“上下”难题
据了解,随着城市发展,部分住宅小区电梯老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居民“上下楼安全”的急难愁盼问题。
会上,市住房保障局物业处解读了《郑州市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更新操作指南》,表示该《指南》旨在有效解决更新资金难题,规范操作流程,为各相关主体提供明确的“路线图”和“说明书”。
该《指南》明确,针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2010年1月1日前登记)的老旧电梯,郑州市将按每台15万元标准给予定额补助,资金来源于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单台电梯更新总投资需高于15万元,超出部分可通过房屋维修资金、公积金、业主自筹或公共收益等渠道解决,电梯残值也将优先用于费用补充。
为确保更新工作高效规范、阳光透明,首先对实施主体明确,由小区业委会、物管会或属地街道办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物业企业执行。
同时优选“白名单”企业,市住房保障局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立电梯更新企业“白名单”,要求企业具备A2级资质、千万注册资金、5年以上经验、接入物联网平台并加装电动车阻止器,提供5年以上整机质保与免费维保。而后由业主共同决策,更新方案需经单元专有部分面积及业主人数“双三分之二”参与表决,并获得参与表决者“双过半”同意。同时强化过程监督,施工需办理特种设备告知,竣工验收后方可投用。资金拨付需凭检验报告、登记证等材料申请,并接受纪委监委、审计与社会监督。
创新“保险+服务” 构建长效机制
此外,《电梯保险政策》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和物业管理事务中心重点推进的工作,该中心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鼓励探索“保险+维修”新模式。政策要求电梯更新企业在免费维保期(不低于5年)内承担维保责任,期满后鼓励使用单位优先选择原企业续保,或通过购买电梯综合保险,由保险公司提供维修兜底保障,破解后期维护资金与责任难题。
购买电梯维修保险可以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使用小区公共收益、业主自筹以及捐赠等资金。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为投保人。
物业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电梯保险机制是为电梯安全运行加装的又一道“防护网”,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分散风险、化解纠纷、提升维保质量的有益探索和关键实践。该政策标志着“社会参与、多方共治”理念在电梯安全管理领域的实质性落地,将有效分担业主、物业、维保单位等多方在电梯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风险,促进维保市场规范化,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政企民协同响应 共筑安全防线
活动汇聚了更新改造链条上的关键力量。其中,省住建厅、市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金水区住房保障部门代表分享了基层工作视角;东区业主委员会代表陶建强表达了居民对安全乘梯的殷切期盼;鑫苑物业作为物业企业代表、天和电梯作为电梯企业代表、人保公司作为保险机构代表分别发言,从服务管理、技术保障、风险分担等角度表达了积极落实政策、履行责任的决心。活动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担当、业主参与、市场运作”共治格局的强大合力。
郑州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作为电梯更新工作的主导部门,全程深度参与本次政策的设计与发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升级,努力打造让群众真正放心的“安全梯”、“幸福梯”。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将与各方携手,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小区居民,为构建安全、便捷、和谐的居住环境贡献力量。
“让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是民生大事。各级部门要协同发力,严把质量安全与廉洁关口,用好国债资金,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会上,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通过引入保险等创新机制,为电梯安全运行构建长效保障体系。随着政策的全面推开,全市数千台“高龄”电梯将迎来安全升级,居民“上下”之忧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正观新闻记者 孙雪苹 文/图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