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网讯(编辑 余海霞)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功能定位更清晰、优势互补更有效、联动共治更紧密、活力更充沛四个鲜明特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布会现场。图源 红星新闻
各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比较优势充分释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引擎动力强劲,2024年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东北地区战略支撑作用凸显,2024年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21%,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自主化,有力维护国家粮食、能源、产业安全。
东部地区产业、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深度融合,“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70%,实现绿色电源与治沙增收有机统一;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推动“内陆变前沿”。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优势,6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和高速铁路主通道途经此地,培育形成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区域协调发展彰显制度优势,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取得实效,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十年禁渔深入推进,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沿黄河9省区累计完成造林2亿亩,修复退化草原2.31亿亩,黄土高原由黄转绿,黄河水由浑变清,呈现“九曲黄河万象新”的生态画卷。
各地区发展潜力持续释放,长三角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迈向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共享的“软协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3/5、1/3、1/3;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资金、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超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高地。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大湾区经济网

大湾区经济网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