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又成立一家新公司!
7月3日,宁德时代在宁德成立时代电服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及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这一举措绝非偶然,而是“宁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精心布局的关键一步。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宁德时代积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凭借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绝对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电池研发生产到换电设施布局,再到如今强势涉足整车销售,其野心昭然若揭。
不过,这种全方位的布局不仅有助于宁德时代更好地整合产业链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也撕开了其增长天花板的焦虑与行业龙头的霸主隐忧。
“宁王”疯狂扩张
2025年开年,宁德时代以近乎疯狂的姿态席卷全国,短短半年时间以全资或间接控股的方式,在四川、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成立多家公司。据集邦新能源统计发现,2025年以来宁德时代已在四川、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成立近50家公司,累计注册资本总额达50.63亿元人民币。
关键是,宁德时代的扩张计划还在继续,最终成立的公司或不止50家,投入资金也不止50亿。这一举措不仅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深化,更彰显了其从电池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决心。
一方面,宁德时代意图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强化对终端市场的渗透与品牌影响力。
宁德时代深耕电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凭借这些技术优势,宁德时代有能力为用户提供从电池、充电到能源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将自身技术价值最大化。其次,终端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比如:宁德时代布局充电基础设施,不仅能解决充电难、充电慢用户痛点,还能借此切入后市场,挖掘更多盈利点。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可以通过“整车销售+充电服务”绑定用户,提升用户粘性,探索新增长极。
想象一下,用户购买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整车,随即被导入其自建的充电网络,这不仅能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依赖,还能通过收集用户充电数据,优化能源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宁德时代的疯狂扩张与转型,是其在复杂行业环境下的主动求变。那么,宁王的狂奔,能否真正跑通从“电池供应商”到“能源生态主宰”的惊险一跃?静待时间去验证。
又一次主动防御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虽前景广阔,却深陷产能过剩的困境,行业增速放缓,价格战烽烟四起,众多企业在成本与利润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在降价幅度方面,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8万元,降价幅度达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
价格战直接影响利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为4623亿元,同比下滑8%;汽车制造业利润率4.3%,相对于整体工业企业利润率5.4%偏低,到了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仅为3.9%。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的激进扩张既是行业龙头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技术迭代与价格竞争加剧的主动防御。
一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下降、电池价格暴跌,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凸显,宁德时代需通过技术型子公司突破创新天花板。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虽然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已然放缓。与此同时,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电池价格暴跌。2024年动力电池销量381.4GWh,同比增长18.8%,平均销售单价为0.66元/Wh,较2023年下降25.3%。
二来,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二线电池厂商的崛起,以及车企自研电池趋势,让宁德时代不得不通过多元化布局巩固市场份额。
近年来,二线电池厂商凭借灵活机制与地方资本加持,还有低价优势,疯狂蚕食中低端市场份额。据了解,2024年中创新航装机量为39.4GWh、国轩高科装机量为28.5GWh、亿纬锂能装机量为20.3GWh。
与此同时,为了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掌控权,车企越来越热衷于自研自产,进一步瓦解了宁德时代的规模优势。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构建技术壁垒;特斯拉4680量产进程加速;蔚来、理想重金投入自研电池产线;大众、奔驰等巨头通过合资锁定产能……
三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宁德时代迫切需要寻找动力电池之外的业绩增长点。
如今,储能业务已成为推动宁德时代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营收合计占总营收的85.73%,各自占比则分别为69.90%和15.83%,两大产品的营收较上一年分别下滑11.29%和4.36%。
如此看来,从动力电池的技术角逐,到储能“蓝海”的争夺,再到业务版图的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作为行业巨头,宁德时代不仅要积极“抢滩”,更要严防死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生态重构产业价值?
面对快速演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宁德时代未来的挑战远不止于维持现有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还在于在产业生态重构中重新定义自身价值。
在技术层面,宁德时代的技术领先优势本质上是动态且可被挑战的,因此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是其发展的核心根基。
宁德时代在能量密度、快充、安全性、成本控制等方面确实领先,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但技术具有扩散性,竞争对手正加速追赶。比如,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LG新能源、松下,以及众多新兴固态电池企业,通过巨额研发投入、技术引进或差异化路线不断缩小与宁德时代的差距。
在规模层面,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已经显现,其依赖现有客户关系和规模效应维持市场份额的模式面临巨大压力。
众所周知,全行业大规模扩产导致潜在产能过剩,加剧价格竞争,侵蚀宁德时代的利润空间和议价能力。此外,出于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等考虑,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积极扶持二供、三供,甚至自建或合资建设电池产能,宁德时代面临增长压力。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成立时代电服新公司,从单一电池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试图重新定义自身价值。
其一,宁德时代通过强化销售能力,直接切入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市场,有望打破传统车企主导的销售格局,为自身电池产品开辟更直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其二,宁德时代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霸主地位。其三,宁德时代积极探索电池回收利用业务,试图打通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宁德时代能否成功实现价值重定义,直接决定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行业领导地位。未来,唯有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产业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方能在澎湃的生态重构浪潮中重塑价值坐标,续写“宁王”传奇。

蛇眼财经
蛇眼财经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