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总觉得学习压力好大,该怎么缓解?”在上街区工业路街道通航社区的“悦纳自我・拥抱成长”心理健康讲座上,青少年小王怯生生地提问。社会工作者李艳荣老师耐心地为他开出“心理处方”。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不仅为青少年驱散了心理阴霾,更彰显出上街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力量与服务温度。

    上街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始终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培育特色机构、打造专业服务品牌方面,上街区积极搭建平台,培育出4家特色鲜明的社工机构,覆盖不同群体需求。裕心媛社工服务中心创新“专业资源+社工服务”模式,依托康养与医疗资源为老年人定制服务套餐,延伸开展“助餐、助医、助洁”等“六助”服务与义剪义诊活动;爱益联社工服务中心以“社工+志愿者”为引擎,为14所乡村学校捐赠价值28万元图书,组建300余人儿童平安科普团队,开展超百场安全课程,千余亲子家庭申领阅读包,发起暖冬行动编织爱心围巾,成为公益服务的闪亮名片。

    人才引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上街区聚焦人才储备,积极动员735人报考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着眼能力提升,成功举办首届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竞赛,持续深化“全科社区工作者”品牌建设,让人才队伍在实战中淬炼真本领。目前,全区已有169名专业人才持证上岗,活跃在基层服务一线。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领域引领者:心理咨询专家李艳荣独创亲子关系解读模式,为无数家庭化解矛盾;社会心理服务专家戚润朝主导的“润心灵”读书会,守护着群众的心理健康;深耕社工16载的中级社会工作师刘文静,成功入选河南省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以榜样力量带动行业发展……

    在基层治理创新上,上街区坚持党建引领,在多个社区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中心路街道盛世社区紧扣“群体互助+商圈公益”双轮驱动模式,创新推出“蜂巢共融计划”,搭建起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连心桥,实现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双向赋能;工业路街道朱寨社区构建需求服务闭环机制,“小正帮忙”服务队化解纠纷7起;新安路街道香园街社区依托“五社联动”开展“安全守护”“银龄关怀”“社区夜校”等特色活动;济源路街道中安街社区创新打造“码”上服务平台,推行“志愿积分+网格积分”双积分模式,实现社工与志愿者“双向奔赴”。

    上街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街区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养;同时,深入挖掘居民需求,推出更多贴合实际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实践书写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新篇章。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陈丹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