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记载过的食物,究竟是何滋味?

古人笔下“叶状如樗而赤实,食之不蛊”的“亢木”赤果,究竟是何等山野灵味?

带着疑问,我们踏上了寻访“亢木”的旅程。

车子在尖山脚下蜿蜒的山路上颠簸,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找到这棵活了4000年的“树王”。资料上说,它就在新密市楼院村徐霞客古道旁,名匙叶栎,是《山海经》里记载过的“亢木”。

视线越过一间朴素的农舍,一棵巨树撞入眼帘。它盘踞在一处缓坡上,树干粗粝如龙鳞,根脉深深扎入裸露的红土,又顽强地向上攀爬,牢牢抓住大地。树冠如巨伞,树枝上系着红色祈福带,浓荫覆盖了整个山坡,投下大片清凉。

“这就是‘古亢树’,胸围8米,五人合抱尚有余。”新密市林业局绿化事务科科长于富存拾起一枚干橡果,“亢树也叫做橡树、栎树,它的叶片如臭椿舒展,橡果像极了板栗,古人深信食之可避邪毒。现在村民们仍采摘橡果,磨粉熬成清亮的凉粉,解腻又顶饱。在新密随处可见的橡子凉粉就是由栎树果实制成。”

我们一起绕树细观,岁月在它身上刻下深痕。部分根系裸露,一旁以仿真固体(水泥)支撑,初看竟似树干本身的延伸。沧桑躯壳下,一股磅礴生机喷薄欲出。于富存介绍,古树生于土堰,南临深沟,水土流失曾危及生存。2019年,一场包含杀菌防腐、树洞修复、施肥剪枝、仿真支撑、安装护栏、垒砌护坡等在内的“大手术”挽救了它;2023年二次呵护后,古树更是焕发新颜。“瞧,新叶油绿,不见枯黄,健旺着呢!”她语气里满是欣慰。

生生不息,“树”丁兴旺

最令人动容的,是老树脚下。无数新萌的匙叶栎树破土而出,依偎着“老祖宗”,蔓延成一片足有三亩的青翠小林。

“老树在‘生娃’。”新密市林业局党组成员、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主任陈现伟笑着指向这片“树崽”,“主根衰老,便以多次萌蘖的方式延续血脉,一代又一代,遍布漫山遍野”。

树旁一条不起眼的小土路,贴着崖壁蜿蜒进更深的山谷。陈现伟说,这叫“徐霞客小道”。“明朝那个大旅行家徐霞客,四百年前游嵩山时走过这里,他写的《游嵩山日记》提到过香炉山,说不定真从这树下歇过脚呢!”

想象着那位风尘仆仆的古人,或许也曾在这片浓荫下乘凉,仰望过同一片枝叶,历史的烟尘仿佛瞬间拉近。脚下这条朴拙的小径,也因此染上了传奇的色彩。

五代守护,“树长”情深

“这树,有啥故事没?”我们所有人忍不住探问。

“嘿,咱新密千年古栎有‘七仙女’,它可是当之无愧的‘大仙女’老大。”一位面色黝黑的老汉,笑呵呵地接话。他是老邢,这棵树最近的邻居,也是守护者。

在新密市扎实推进林长制的基础上,一项更精细的“树长制”应运而生。老邢,成了“大仙女”明确的责任人。“俺家五代人守着它。”粗糙的手掌习惯性地抚过树皮,像在安抚老友,“我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过来瞅它一眼,心里才踏实。这不是任务,是打小养成的习惯。”

山风过处,枝叶沙沙,褪色的祈愿红布条随之飘舞。“都说老树有灵。去年邻村娃高考,他爹带他来拜了拜,后来真考上了!娃还专门提了包糖来还愿哩!”老邢脸上的笑容漾开,是山里人特有的淳朴信仰。在他心中,这尊“大仙女”,早已超越草木,是扎根乡土、默默护佑一方的神灵。

辞别老邢,带着满心震撼与温热,我们继续寻访其他“仙女”。于富存告知,其余几位“仙女”就在附近,皆为匙叶栎,树龄分别为3000年、2600年和1000年。最年幼的那位,竟笔直地生长在一处窑洞之上,别有一番意趣。

深山藏古韵。目前,新密共有古树名木1160株,隶属于19科35属42种,主要树种为国槐、皂荚、柏类、栎类,其中一级古树名木134株、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树20株。

陈现伟眼中闪着憧憬的光,未来,围绕老邢守护的那棵“大仙女”和三亩生机勃勃的栎树,将建起一座古树群公园。木栈道会蜿蜒其间,不远处,战国魏长城的残垣断壁将与这片活着的“史书”遥相呼应。“等高速通车了,旅客一抬头,就能看见这一棵几千岁的栎树。”

这趟寻树之旅,像打开了一本《山海经》。我们触摸过四千年的树皮,品尝了《山海经》里记载的果实做的凉粉,听五代守树老邢讲述与树相依的日常,也目睹了枯枝上那抹倔强新绿带来的震撼。

古树不语,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朴素的信仰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它们散落在山野间,是沉默的见证者,也是需要被看见、被倾听、被温柔以待的古老生命。

当车辆驶过山间,希望每一位抬头望见的旅人,都能读懂古树的诉说。

策划 | 张新彬

统筹 | 辛晓青

执行 | 赵宁 禹亚楠

撰文 | 张思沛

摄影 | 袁连贺 赵宁

视频 | 杨飞

编辑 | 王淑

校对 | 李小辉

设计 | 张雪宁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