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娄变亮 文/图


6月29日上午,由郑州日报社、郑州广播电视台、黄河科技学院联合主办,黄河文化传播研究院、豫记承办的“黄河汇力,因爱而归——2025豫记回家走进黄河科技学院”活动圆满举行。活动由豫记成员、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亮语主持。

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原新闻顾问、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豫记总顾问赵德润,中国当代教育名家、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知乎原总编辑秦亚洲,郑州广播电视台总编辑杜长涛,郑州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经理王亚楼,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于向东,省文联原主席、黄河科技学院中国书法传播研究院院长杨杰,黄河科技学院黄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星光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与中央驻豫新闻单位、省市主流媒体、自媒体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河南籍媒体人齐聚一堂,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同叙思乡之情,共话人才培养。

豫记回家,走进黄河科技学院

据悉,豫记是中国唯一一个坚持15年的“乡土媒体人组织”,是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15年来,豫记深耕乡土文脉,已经汇聚了河南籍媒体人四千余人,旗下微信公众号发表各类带有河南元素的原创文章3600多篇,宣传河南,豫记业已成为世界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同时也是连接河南在外游子与故土的精神纽带。

活动开始前,专程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新疆等地跨越山海而来的省外豫记们以及中央驻豫新闻单位、省市主流媒体、自媒体代表一同走进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黄科院运动中心,创客工厂等,深度了解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变迁、特色优势以及在赋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建言献策,为人才培养和河南经济发展赋能

在论坛环节,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学校宣传片,让大家对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初心、创新发展和四十余年坚守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在致辞中说,作为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自1984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创造了中国民办教育史上多个第一: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高校等,连续八年荣登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榜首。今天,来自省内外的“豫记”朋友们带着殷殷思乡之情回到河南老家,走进黄河科技学院,亲身感受家乡变化,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黄科之情地久天长,黄科大一定做好东道主,邀请豫记多回家看看,感谢你们用镜头记录河南变迁,用文字传递家乡温度。

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以“聚焦产业需求,深化综合改革——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与实践探索”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黄河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思考和突破。

豫记发起人之一、总编辑杨桐讲述了豫记15年“豫记新征程——在突围中坚守,在坚守中守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探索,过去11年豫记逐步从公众号像信息集散中心过渡,从自媒体公司向网络平台过渡。目前,豫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特传播河南文化的新媒体平台,一个官方支持的河南形象民间输出窗口,一个带有媒体特色和学术背景的第三方智库,一个组织架构和内容形态不断叠加融合的自媒体联盟。

未来的豫记会是什么?豫记联合创始人、CEO余德分享了豫记未来发展思路,成立“社会企业”架构下的豫记严选,进军直播电商产业,服务河南经济发展。

在“豫记回家,大咖论道”圆桌论坛环节,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原副总编辑丁永勋、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知名媒体人孙旭阳、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刘金松、知名媒体人宋广辉等五位豫记大咖基于个人发展经历和经验就媒体转型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河南籍媒体人如何讲好河南故事以及豫记未来走向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对话和建言献策,精彩观点博得现场掌声阵阵。

活动最后,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原新闻顾问赵德润作为大赛首席顾问,宣布黄河科技学院黄河文化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旨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锻炼学生成长。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