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在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现场,《山花烂漫时》最终摘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两项极具分量的大奖。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它在这场竞争激烈的国产剧盛会中脱颖而出,为2024年的剧集市场留下一笔真实而动人的注脚。

过去一年,国产剧在全面向精品化演进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高完成度作品。从现实主义、都市情感,到类型融合与作者表达,不同创作路径齐头并进,让本届白玉兰奖成为近年来最为胶着的一次奖项评选之一。能够在这样的格局下获奖,不仅代表作品自身的完成度和情绪感染力,更是对主创团队整体创作逻辑的肯定。

去年秋天在播出期间,《山花烂漫时》在社交平台上不断积累观众口碑,凭借细腻扎实的现实主义表达和极高的完成度,逐步攀升至豆瓣9.6分,成为过去九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剧。这部作品没有流量演员加持,也不依赖极端情绪制造戏剧张力,却以人物和情感本身打动了大量观众,引发了关于教育、女性命运与真实力量的深度讨论。

当该剧集接连入围白玉兰奖六项核心奖项时,很多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背后的出品公司——歆光影业。这家成立不到八年的公司,已经连续几年交出过《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你是我的荣耀》等风格各异、质感稳定的剧集作品,逐步在行业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容识别度。

不设标签、不限题材,也不急于定义自己,很少高举高打,输出却始终稳定,如今“歆光出品”已成为业内值得信赖的内容厂牌。

在今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上,歆光影业集团总裁康捷用“真实”一词概括《山花烂漫时》的创作根基,也隐隐点出了这家公司面对创作与市场的底层选择。这不仅是对一部作品的回望,更是一种创作方法与公司气质的集中呈现。从作品中提炼方法,以方法不断支撑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沿着这条路径,歆光影业正走在自己的长期主义之路。

从现实主义出发,歆光影业如何把故事讲得“可信”

在如今类型不断分化、题材持续拓宽的剧集市场中,《山花烂漫时》是一个并不容易被快速看懂、也不容易出圈的项目。它不依赖流量演员,也没有情绪强刺激的结构设计,却用一种罕见的方式抓住了观众最真实的共鸣点,即是相信眼前的人是真实的,相信她的选择、她的执拗、她的温柔都来自坚定的内核本身。

这部剧的主角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张桂梅成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之前,歆光影业制片人李行就已经从各方报道中关注到她的故事,项目便在公司内部悄然生根。

最初,只是源于一则关于“免费女子高中”让上千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报道。但越是调研,主创团队越意识到这个题材的难度远超想象。现实人物、楷模身份、公共议题,它既需要足够真实,也必须有足够的戏剧性,还要避免“歌颂先行”带来的距离感。

所以主创团队选择的,是回到人物本身。歆光影业集团总裁康捷曾提到,在选择启动项目之前,团队反复思考张桂梅老师如此拼命的动力源,最终的答案不是“使命感”,而是“爱的传递”:她在自己生命最黯淡的时刻收获了来自他人的爱,这份爱被她无限放大,回馈到更多女孩的人生里。

这一创作核心也贯穿于项目从立项到落地的全过程。剧组先后往返华坪20多次,采访了200余位亲历者,剧本至少经历三轮推翻重写。剧组甚至在与华坪女高一墙之隔的地方还原搭建了女高教学楼,为的是让镜头能真实承载这些人物的生命质地。

从“讲好一段英模事迹”逐渐调整为“呈现一群普通人如何相互托举”,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而不仅是某种理想状态的塑造。

另一重关键,就是“人”的表达。

张桂梅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楷模人物,对演员来说并不好演。导演费振翔在选角时也曾找过不少女演员,大多数人“不敢演”,担心自己不像原型人物,犹豫是否会承担舆论压力,唯有宋佳几乎没有太多犹疑,很快确认了合作。

对于费振翔这样创作经验丰富的导演来说,所谓“像不像”从来不是决定性的标准,“角色表演”就是要靠演员去塑造和创作,这不是在拍纪录片,所以重点是演员是否有能力将角色的精神内核提炼出来,并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情感通道。在宋佳身上,他看到了这种能力,也看到了表演和现实之间可以达成的信任关系。

宋佳的表演也最终成为整部剧最核心的支点之一。 在白玉兰的颁奖台上,她表示,“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新一季的漂亮衣服,也不是因为我们把事业和家庭平衡得很好,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有能力成就一个角色。”这段被称为“封神”般的获奖感言,不仅是一种演员的自我表达,也和她在剧中呈现出的角色质感高度契合,有倔强、有锋芒、有温度,不完美却无比可信。

她所饰演的张桂梅,有“燃灯者”的坚持,也有疲惫的边界,有冲动、焦虑,也有隐忍与体恤。许多不动声色的细节表现,悄悄交代了人物关系的相处逻辑,也勾连起人物更深的内在情感。这些具体又准确的处理贯穿整部剧,不依赖煽情,也不刻意拔高,而是在一件件真实发生的小事中,让观众逐步靠近角色的内核,她不是被雕刻出来的典范,而是一个在人间烟火中挣扎又执拗走下去的人。

这种人物处理也延展至群像,张桂梅校长的生活与工作细节,

聂远饰演的教育局长和各位女高师生,每一个角色都有清晰动因和内在转折,不被工具化、不被脸谱化,观众看到的不是“编剧意志”,而是具体语境中的人情、人性与选择。这些关系的细腻织构,也构成了剧集最被称道的群像价值。

这一切背后,离不开歆光影业对创作逻辑的坚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拍,而是从创作动因出发。在费振翔凭借该剧斩获“最佳导演”后,他也感谢了多次合作的歆光影业与总制片人李行,有这样懂内容的制片人托底,既是对主创自由度的保障,也是一种公司与内容共担责任的创作理念。

《山花烂漫时》的成功,不在于它有多先锋或多复杂,而在于它用最朴实直接的方式,实现了创作者与观众的情感同频。这种真实感,成为剧集的立身之本,也成为歆光影业正在摸索出的一条创作路径。

“真实,是起点,也是归途。”康捷在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的最后说。对于成立不到八年的歆光影业来说,《山花烂漫时》像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条路。

和不同创作者站在一起

对于歆光影业而言,创作从不是被流程套牢的任务,而是一群真正相信内容的人彼此携手,把一件事“做准”而不是“做满”。从《你是我的荣耀》《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到《山花烂漫时》,歆光影业所涉及的题材在不断拓展,风格也在持续丰富,但内在的合作逻辑始终未变:找到能共鸣的人,一起落地表达。

在《山花烂漫时》的创作过程中,这种逻辑体现得尤为清晰。在导演费振翔与制片人李行的长期合作中,他们早已建立起彼此之间稳定的理解与信任。从《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的古装类型,到《山花烂漫时》的现实题材,两部作品虽在视听语言与叙事方法上迥异,但支撑起项目推进的依然是主创之间对内容的判断力,以及对表达质感的共同要求。

这种良好的合作感受也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度协作的基础,接下来正在孵化的《什锦》继续由费振翔执导,与制片人李行联手,这是一次从小说原著延展出的群像悬疑新尝试。小说出自猫腻,结构复杂、语气冷峻,对导演调度和人物掌控提出了极高要求。歆光影业将其交给费振翔,不仅因为对他调度群像的信任,也因为双方在叙事节奏与情绪浓度上的把控已达成默契。

这种“基于判断的合作”也体现在公司对创作者风格与项目气质的精准匹配中。在前不久腾讯视频发布的年度影视片单中,歆光影业三部新作位列其中。

由两位00后演员周翊然、包上恩主演的《江湖夜雨十年灯》改编自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是歆光影业继《星汉灿烂》后再度改编该作者的作品。此次歆光影业选择与侣皓吉吉合作,正是看重他对古装剧“氛围感”与情绪张力的把握能力。故事以双强设定展开,融合快节奏的情节推进与浓烈的爱恨关系,是对古装剧内部结构的再塑。

而另一部由王影璐、李昀锐主演的《宴遇永安》,则是选择了对生活细节极度敏感的创作团队来完成这个“松弛又写实”的轻喜作品,既要求对时代质感的还原能力,也要在剧作层面营造出观众愿意跟随的情绪节奏。

这种类型看似轻巧,实则对编剧与导演的协作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找到导演白云默,正是因为他在过去不仅有成功的“长剧短剧化”快节奏作品,也不乏轻巧的古代家庭生活题材作品,为这一题材的情绪控制与节奏控制提供了可靠支撑。

备受关注的《莫离》则是改编自凤轻小说《盛世嫡妃》,是一个架构宏大的古装爱情权谋故事,男女主在婚姻与复仇的张力中展开彼此对抗与相互成全。

该剧由以女性细腻触感著称的爆款剧女导演林玉芬执导,擅长处理复杂感情以及极具厚度与时间跨度的女性成长的编剧赵娜执笔剧本,国民度急升的演员白鹿与丞磊开启了一次新鲜CP的尝试。这种集结了当下古偶赛道中经验最丰富的一线导演与编剧的顶配团队,对歆光影业来说不是“保守选项”,而是出于对项目完成度的预判和把握做出的选择。

在歆光影业的待播作品中,类似的协作模式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合作经验积累下的结果。从对IP本身的深度了解,到导演与制片人之间的共同开发,从编剧对剧本线索的精耕细作,到演员对角色质感的真实塑造,这种方式带来的,是一次次创作团队的稳定成型,也是一部部作品在行业内被识别的创作完整度。

这也正是歆光影业一贯坚持的合作方式,不是以发起方的视角主导创作,而是始终作为同行者,尽可能为创作者提供信任、空间与落地的保障。创作者需要被托举的安全感,而歆光影业希望成为能让创作者安心讲完一个好故事的地方。

多元生长,打开精品内容新可能

如果说《山花烂漫时》的成功为歆光影业在现实主义题材中建立了扎实的表达基础,那么《江湖夜雨十年灯》《宴遇永安》《莫离》三部正在制作与拍摄中的作品,则进一步展现了这家公司在古装类型赛道中的灵活布局与内容判断力。

这三部作品虽同属古装范畴,但在故事结构、情绪传递与题材风格上各自独立,分别指向了不同受众的内容需求与观剧偏好。

《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一部快意与智谋并存的江湖爱情剧,以“双强”的人物张力和情感脉络、多线并行的叙事推进,展开一幅充满快感与张力的江湖图景,谱写了新派中式武侠美学。

《宴遇永安》则是一次更轻盈、更亲和的创作尝试。剧中设定为一家人“集体梦回古代”,通过一家人的古今切换,串联起市井风貌、美食文化与爱情表达,用轻喜结构展现了更生活化的叙事维度。与当下流行的“女主快穿”模式不同,这部剧选择的是“家庭群像+文化焕新”视角,尝试将传统文化的瑰丽与现代情绪结构融合进一套温暖、有趣且富有审美密度的表达语境中。

《莫离》则是古偶题材中的“广谱升级”探索,兼具爱情线和复仇线之余,还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高情节张力,这些都为这部剧的完成度和市场期待值奠定了稳固基础。

三部作品的类型各异、逻辑自洽,也进一步展现了歆光影业对于类型边界的理解与拓宽能力。这些项目并非单一古装题材的重复铺展,而是立足观众偏好变化、内容表现力与导演风格之间的组合判断,这也构成了歆光影业在古装赛道中“横向宽、纵向深”的叙事布局。

除了正在拍摄和制作的项目,歆光影业也在持续推进一批具备明确视角与深度表达的内容开发。筹备中的两部作品《什锦》与《燕食记》,分别改编自猫腻的小说与同名茅盾文学奖提名小说,分别聚焦于人物群像塑造与地域文化深描,在类型选择与文化表达上各有突破。

其中,《什锦》改编自猫腻小说,从一桩碎骨案切入,十位锦衣卫逐步卷入复杂的权力旋涡与命运交锋之中,实现了从个体选择到制度命题的不断推进,是一部兼具作者气质与现实穿透力的古装群像作品。而《燕食记》则以广东饮食文化为切口,描绘了百年大湾区的风物变迁与人情延续,在时间跨度与文化肌理上做了更多空间延展,是

歆光影业首次尝试地域、时间、情感三线并行的现实题材创作。

回顾过往作品可以看出,歆光影业始终在不同题材中寻找各自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山花烂漫时》以写实笔触描摹楷模人物,《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则融合了家族、成长与复仇主题,在古装设定中通过时间的跨度建立出一组饱满立体的情感关系,也成为近年来长剧市场中兼具体量与质感的代表之一。

《亲爱的仇敌》则将镜头对准都市熟龄女性间的情感复杂性,该剧与《山花烂漫时》虽同属女性叙事,却分别落在完全不同的表达路径上。面向年轻群体的创作也在持续推进,从以职业与情感双线并行的《你是我的荣耀》开始,团队尝试以更贴近当代都市语境的方式展开叙事,在人物塑造和情绪表达中回应年轻观众对真实感与共鸣感的双重期待。

这些作品之间没有刻板模板,也不被趋势左右。真正将这些作品串联起来的,是歆光影业始终坚持的内容判断力,不重复自己、不盲目试错,题材可以多元,但最终都回到“把故事讲好”这一标准线上。

在行业进入“提质减量”阶段的当下,真正具备持续创作能力的公司比爆款制造者更为稀缺。歆光影业的内容策略,已经逐渐回归到两个关键词:判断力与完成度。项目的开发不再是数量比拼,而是深度与表达之间的合理组合;内容的投入不再是流量押注,而是团队匹配与叙事密度的双向匹配。

成立至今,歆光影业始终以“好故事,歆力量”为愿景,坚持以内容为本。无论市场风向如何变动,它始终在做的一件事,是让故事讲得通、讲得好,并且讲得下去。

这份创作信念,正在成为当下剧集行业最难得的确定性之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