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
发稿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站在百年交替的时间节点,回望致公党百年历史,坚守多党合作初心,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探索未来,我们编写了《〈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解说词》以《中国致公党史》为基础,从增强可读性、艺术性角度展现中国致公党100年浩瀚历史,进一步强化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思想共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微信公众号将分期刊载,每周2期,共18期,敬请关注。
第七章 守正创新迎盛会,继往开来新征程
(2022—2024年)
(四)
治国兴邦,人才为急。
中共二十大开启了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新征程,为致公党参政履职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传承致公党优良传统,深化人才兴党战略成为中国致公党新时代的重要工作。2023年7月,致公党十六届三次中常会审议通过《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总体部署。
截至2024年12月底,致公党党员总数达到75674人,平均年龄52.59岁,大学以上学历占比81.25%,中上层人士占比83.9%,有侨海关系的占76.28%。
党员中有两院院士15人、国务院参事2人,高校校长6人,在政府中担任省部级领导4人,共有1754名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7109名党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807名党员担任县处级以上实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部委特约监督员、检察员、审计员、督学的有20人。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新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是一项汇聚人才也孕育人才的伟大事业。致公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供组织保障。
江河奔流,因溪汇聚;大厦巍峨,因基稳固,基层组织建设是致公党组织建设的着力重点之一。
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蒋作君主席率队赴海南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在海南万宁,他来到当地的“致公之家”,听取海南省委会工作汇报并与党员座谈,对于每一位党员的发言他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时与党员进行交流,并且在本子上做着记录。听了大家的发言,结合“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蒋作君主席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要求。
他指出,基层组织是致公党履职尽责和自身建设的基础,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增强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建设“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有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完善的组织制度,有符合实际的活动载体”的“五有”基层组织。
这番讲话,为全党3000多个基层组织指明了工作目标。
2024年,致公党中央制定并印发《致公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并在2024年全党组织工作会议上为20个基层组织颁授了“五有”基层组织称号。5月和11月,蒋作君主席分别率队赴北京石景山区、云南省昆明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调研;中央领导班子成员也多次前往基层组织调研、座谈,实现了中央同基层组织、党员的直接联系和良性互动。“书香支部”“致公之家”“党员之家”建设,为党员搭建履职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夯实组织根基。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锚定模范机关建设目标,保障履职更加科学高效。
2024年,致公党地方委员会经验交流会暨机关建设工作会在苏州召开。这次会议深入总结机关建设经验,表彰致公党机关建设全国“十佳”模范机关、全国“十佳”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面启动模范机关建设。蒋作君主席指出,机关建设既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各级致公党机关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面推动“履职模范、制度规范、品牌典范、创新示范、言行懿范”的模范机关建设,高效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为参政履职保驾护航。
严明纪律,营造良好环境,致公党作风建设平稳有序推进。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激浊扬清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强化内部监督、从严治党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政治基础的重要保障。
中国致公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政治纪律监督,面向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深化“四个重点”“四个拓展”,提出重点做好“四个监督”,即政治监督、制度监督、履职监督、纪律监督,为本党推进内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2024年,致公党以中国共产党为师,在全党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召开中央领导班子纪律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领导班子成员均作会议或书面发言;举办致公党中央纪律学习教育培训班,中央常委、委员、省级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在职干部等230余人参加培训;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引导大家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遵规守纪的思想防线。
砥砺前行,筑梦星辰。长风破浪,直济沧海。
致公党中央自2022年换届以来,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文件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落实中国致公党推进自身建设五年规划为抓手,秉持“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和崇高使命,推动全党参政履职取得新成绩,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了第十六届致公党中央工作的良好开局,在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24年新年伊始,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文章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需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以创新驱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永续发展。
2025年是致公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奋斗征程,中国致公党坚持与党同心,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本色;坚持致力为公,心系国是、情牵民生的家国情怀;坚持参和鼎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履职精神;坚持侨海报国,调研四海、结交五洲的开放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循章治党、奉法兴国的治党理念;坚持惟质为重,与时俱进、偕空共张的进步品格,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祖国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中发挥“致公智慧”,唱响“致公声音”,贡献“致公力量”。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百年风华,崭新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理想信念之旗,高扬团结奋斗之帆,坚持“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和崇高使命,以高质量的履职成效迎接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来源:致公党中央微信公众号)

致公党郑州总支
致公党郑州总支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