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近日,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13.SH)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存在垄断行为,拟被罚款超61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两次融资计划接连流产,主打创新药LH-1801项目陷入“钱荒”,叠加主业增长乏力与研发成本高企,联环药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经营与财务双重压力。
垄断罚单:高达净利七成的重击
4月下旬,联环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告知书》。经查,公司与竞争对手通过垄断协议变更、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排除并限制市场竞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监管部门拟对联环药业处以合计6103.82万元的罚没款。
根据公司披露,该金额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2.53%,对利润影响极大。尽管公司已申请听证,仍面临最终处罚的不确定性。此次事件不仅对其财务造成冲击,更可能对其行业声誉、招标参与资格等造成长远影响。
主业承压:净利润“腰斩” 现金流告急
联环药业近年来经营表现不佳。2024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微降0.6%;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降37.66%至8416万元,扣非净利更是跌去近六成。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虽增长近19%,但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困境。
分季度看,2024年四季度公司出现854万元亏损,业绩呈持续恶化趋势。公司解释称,主要受研发费用激增、市场需求疲软及医保压价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现金流方面,问题同样严峻。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仅剩1.91亿元,而负债总额已攀升至14.31亿元。Wind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突破50%,应付账款高达2.62亿元。
融资失利:创新药项目陷入“无米之炊”
在此背景下,联环药业对外融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其重点项目——SGLT-2类降糖新药LH-1801。该药已推进至III期临床阶段,被视为公司未来转型的关键突破口。然而,原计划用于支撑该项目的两轮融资均告失败。
2022年底,公司提出可转债募资计划,拟募集4.5亿元用于LH-1801及补充流动资金,方案于2024年中宣告终止。随后,公司又启动定增计划,计划募资2.85亿元,其中70%以上用于LH-1801,亦于4月宣布终止。两次计划均以“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为由搁浅。
为了保障项目推进,公司不得不转而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2.4亿元贷款,融资渠道从股权转向债务,进一步加重财务负担。
创新“内耗”:研发投入持续攀升
近年来,联环药业大力押注创新药,陆续布局LH-1801、LH-1802、LH-1901等管线。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从6600余万元跃升至1.3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增长至9431万元,同比增长36.6%。然而,高额研发投入尚未转化为盈利,反而加剧了公司现金压力和利润下滑。
此外,联环药业也在通过并购扩张业务布局。2025年初,公司以1.83亿元收购常乐制药控股权,并计划向旗下联环(安庆)公司增资8000万元。但在主营业务利润不足的背景下,这种“外延扩张”可能反而成为资源负担。
“男科新药”登场:新增长点还是新赌注?
除糖尿病创新药外,公司近期还进军男性健康领域。旗下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气雾剂针对原发性早泄,是国内尚未上市的潜力品种。原研药Fortacin已在欧盟获批上市,目前在中国市场尚属蓝海。该药物2023年起被多家国内企业争相开发,竞争已现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早在2018年就获得Fortacin的中国独家代理权,并已开展三期临床,联环药业在市场化和产品注册上仍面临不小压力。
从垄断罚单到募资流产,再到主业疲软与创新药烧钱,联环药业正处在转型十字路口。财务“弹药”有限、市场环境趋紧,公司若无法在新药商业化前实现资金流健康与利润回稳,或将陷入更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未来,联环药业需要在“降本增效”与“高质量研发”之间实现艰难平衡,也需向市场证明,自己不只是“烧钱造药”的讲故事者,更是能兑现增长承诺的实践者。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