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疫苗白马”到资金沼泽:康泰生物深陷滞销、赊销与周转危机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2024年,康泰生物这家曾跻身“中国疫苗之光”的明星企业,交出了一份令人忧心的年报:营收同比下滑23.75%,净利润大幅下滑76.60%,应收账款首次超过营收,滞销、赊销、现金流危机三重夹击。面对签发量暴涨却换不来营收增长、价格战泥潭中高端疫苗难以为继、以及董事高薪股价腰斩的反差现实,康泰生物正走在一条越来越狭窄的生存通道上。

根据康泰生物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下降23.75%;实现净利润仅为2.016亿元,同比下降76.60%,扣非净利润更是接近腰斩。而更刺眼的,是应收账款高达27.87亿元,首次“倒挂”全年营收,意味着这家企业账面上的收入,大多还只是“纸上数字”。

这背后,是一个几近崩盘的资金周期:康泰生物应收账款周转周期长达378天,远高于同行,如智飞生物(97天)、沃森生物(134天);现金流周转周期高达316.7天。其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存货合计占比高达57.18%,资金实质性“空转”。

签发量暴涨 VS 销售暴跌,“虚假繁荣”被揭开

2024年,康泰生物多款核心产品签发量大幅增长:人二倍体狂犬疫苗签发量 同比增长3262%; 四联疫苗、13价肺炎疫苗分别增长16%、49%。

然而,疫苗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26%。签发不等于销售,销售不等于回款,三重脱节的“剪刀差”暴露出公司核心经营机制失效的问题。

疫苗供给如潮水涌出,却没有“消费者”埋单,康泰生物仿佛在“超市备满商品,但收银台冷清”的魔幻现实中苦苦挣扎。

康泰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原是高端产品,定价308元/支,但在2024年各地招标中遭遇“价格绞杀”:长春生物Vero疫苗报价仅58元/支; 康泰疫苗需5针疗程,总差价高达1250元;医保控费背景下,高价疫苗采购量骤降40%。

2024年,该疫苗营收仅3.37亿元,未达预期三分之一。

在13价肺炎疫苗领域,康泰定价为458元,仍低于辉瑞(698元)与沃森(598元),但品牌溢价不足、渠道弱势,市占率增长缓慢。

销售费用失控,研发管线后劲不足

康泰生物的“重销售轻研发”模式正在遭遇反噬。2024年:销售费用 高达7.8亿元,远超研发投入1.9亿元;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5%,削弱未来产品竞争力;管线虽全,但推进节奏、注册上市速度不及预期。

此前高研发、高销售“双高”策略,如今在量价下行、回款滞缓的背景下,已成难以为继的沉重负担。

2024年前三季度,疫苗行业批签发总量同比大幅下滑,行业出现系统性需求下行。同时,国药系引领价格战,疫苗市场全面进入“以价换量”时代。

以乙肝疫苗为例:康泰虽有市占优势,但随着出生人口减少,2023年签发量下滑至2990万剂,同比下降41.8%。

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价格竞争加剧阶段,康泰生物亟需以产品创新打开新的利润窗口。

“分手费”震惊市场,治理结构风险再暴露

2023年,康泰生物实控人杜伟民因离婚分割1.61亿股股份(市值235亿元)给前妻袁莉萍,创下A股史上最高“分手费”。

虽然双方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确保控股权未变,但市场质疑此举是否为“变相减持”或“资金腾挪”的声音不绝于耳。同期公司股价从高点下跌55%,而高管薪酬却持续上涨三年,2023年董事及高管总薪酬达1730万元,增幅超40%。

企业信誉隐忧:高管“历史污点”再被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杜伟民曾被曝光向原国家药监局副主任尹红章行贿30万元,虽未被起诉,但此事令其企业公信力蒙尘。如今再陷经营危机,其早年“资本原罪”与当前的管理逻辑、财务安排之间的联系,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敏感焦点。

康泰生物正陷入一个极其复杂的困局:库存积压、赊销沉重、价格战汹涌、管线乏力、回款难解,外加治理争议与公众信任滑坡。

在行业周期下行的背景下,这家昔日的“疫苗王者”若不能彻底改革销售模式、优化回款机制、强化研发投入与核心产品壁垒,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从疾控机构的采购机制,到国产疫苗的创新门槛,从企业治理到财务纪律,康泰生物的危机,亦折射出整个疫苗行业转型中的阵痛与迷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