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融媒记者 冯佳雯 通讯员 郑晓改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时节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正是“百谷生、万物长”的黄金期。

“但谷雨时节‘湿邪’也易侵袭人体,导致困倦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认为,谷雨养生需遵循‘健脾祛湿、柔肝疏肝、防风护阳’三大原则,为夏季健康打好基础。”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主治医师孙莉萍介绍。

那么,谷雨时节的养生,应该怎么做呢?孙莉萍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健脾祛湿,这是谷雨时节养生的核心。谷雨时节“湿困脾土”,易引发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大便黏腻等问题。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以从饮食与穴位保健上双管齐下。饮食宜选择甘淡渗湿、温补脾胃的食材,如薏米、赤小豆、茯苓、山药、芡实等祛湿效果明显的食材,以及香椿、菠菜、荠菜等当季新鲜蔬菜。穴位调理可以艾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与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每穴10分钟,每日一次,可温通脾阳、祛除内湿。

二是柔肝疏肝,调和气血防春郁。春季肝气旺盛,谷雨时肝气渐弱、心气渐盛,易出现情绪波动。建议晨起饮用玫瑰花茶,或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疏肝理气;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郊外踏青,避免急躁发怒,保持心境平和。

三是防风护阳,抵御外邪防感冒。谷雨时节虽气温回升,但昼夜温差大,且风邪易携湿寒侵袭人体,需注意护住颈后大椎穴(低头时颈椎凸起处)与腰腹,避免受风;谷雨时节湿气重,肩颈、膝关节易受凉疼痛,建议穿薄外套,避免久居潮湿环境;用艾叶和生姜煮水泡脚,每日15分钟,可温经散寒、促进循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脚踝部位有着多个重要穴位,雨天要避免穿短裤、露脚踝,防止寒气入体,导致经脉凝滞、不通,染上疾病。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上街融媒

郑州市上街区融媒体中心(郑州市上街区广播电视台)官方正观号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