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在沉浸式参观中触摸城市工业记忆,感受老厂房的新生魅力,激发创新思维,4月17日,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东校区八三班同学们前往郑州油化厂创意园开展工业文化实践体验活动。

踏入郑州油化厂创意园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法桐,红砖墙,老瓦房,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锈迹斑斑的钢铁管道与色彩斑斓的涂鸦墙形成奇妙对话,高耸的烟囱对面是精致的咖啡馆,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

同学们来到了工厂博物馆。旧厂房博物馆里陈列的每一台机器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当我们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冰凉的金属表面,似乎能感受到半个世纪前工人们在此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这些看似笨重的机械设备,实则是工业文明的精密器官,它们曾经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年由这个工厂生产的‘中州’牌肥皂,‘福乐尔’香皂,曾经畅销全国,是我们郑州老一辈人的熟悉记忆,也是面向全国的一张靓丽的化工名片。”八三班刘东灿同学激动地说。

同学们来到历史记忆图书阅览区,一起翻阅那些已经泛黄的技术图纸和操作手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被当代人视为‘落后’的工艺,其实蕴含着惊人的智慧结晶。还有老物件展示区陈列着当时工人们用过的水壶茶缸,业余娱乐阅读的画报、小人书、运动会奖品等,都让现代的我们感觉很有趣。”八三班朱智童同学说道。

转角来到了光荣党员先锋榜,站在斑驳的宣誓台前,同学们有的想到自己已经是学校的预备团员了,将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光荣的梦想,大家一起站在宣誓台上预演宣誓词。同学们举起右拳,指尖似乎触碰到那些泛黄照片里同样高举的沾满机油的手掌。那些褪色的名字突然变得鲜活——他们曾在寒冬跳进冷却池抢修管道,在高温车间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此刻,老厂房里仿佛回荡着两代人的誓言,锈蚀的钢梁见证着永不褪色的信仰。

参观完室内博物馆区,同学们又来到了室外的创意园区。高大的储油罐被改造成艺术展厅,粗犷的管道架构成为了天然的雕塑作品,斑驳的红砖墙上跳跃着现代涂鸦的鲜艳色彩。这种改造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让工业记忆与当代审美产生了化学反应。在文创市集上,同学们看到以工厂logo为灵感设计的帆布包、用肥皂元素DIY制作的饰品、将老照片转化为版画的创意产品,这些物件如同文明的转译器,将刻板的工业语言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美学符号。

参观结束时,同学们都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方式赞不绝口。这座由工业废墟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区,不仅承载着郑州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更成为了一本打开的立体教科书,向同学们展示着文明演进的生动轨迹。

七初东校区始终以沉浸式学习体验为引领,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博雅中学生。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