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维协同 全域智治
解码“九个一”党建引领
网格化治理体系系列报道
一键全处理 “数据快跑”效率高
清晨上班途中,登封市的王女士目睹市政设施损坏,通过手机“随手拍”立马上传信息。
短短几分钟内,这则信息便沿着“基层发现—一键上报—智能分派—联动处置—结果反馈—综合评价”的闭环流程,精准抵达相关部门,一场高效的城市治理行动就此展开。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正是郑州以“一键全处理”机制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
构建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此,郑州在智能中枢建立了统一的智慧化工作机制,实现一键全过程在线处理,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闭环流程。
这一流程就像一条精密的链条,环环相扣,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在事件处置方面,郑州遵循“职责清晰一键办、‘三跨’事件协同办、复杂事件指定办”的原则,规范了事件处置流程,加强在线监管。
对于职责明确的事项,“一键办” 让效率大幅提升;对于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三跨”事件,“协同办” 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治理合力;对于复杂事件,“指定办”则确保了责任到人,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协同联动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牵头建立了定期研判和联合工作机制,对“三跨”复杂事件实施协同处置,做到限时办结。
同时,定期开展平台运行事件分析,针对高频事项实施专项治理,推动“由处置一件事到解决一批事,再到预防一类事”的转变。
这种从点到面、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治理模式,让郑州的基层治理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
同时,高位监督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对超期未办结等10类情形事件,采取“自动+人工”方式,向同级纪委监委实时推送,以有效监督推动事件办结。这一举措,像一把利剑,倒逼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每一个群众诉求都不会被拖延和忽视,让城市治理既有“智慧大脑”,更有“温暖心房”。
打造多元协同治理样板
目前,“一键全处理”机制已在郑州各个区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真正让数据多跑路、治理更精准、群众更暖心。
金水区兴达路街道办事处作为金水区唯一的临黄办事处,在黄河治理中,让“智”理黄河有了“神助攻”。以专属网格为脉络,街道办探索出沿黄区域专属网格智能体建设的新路径。
在黄河金水段专属网格指挥中心,大屏上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巡防系统一网观河,通过无人机自动巡航发现险情,智能石头发出位移预警,电子围栏实时劝导违规行为……这一系列智能化手段,让黄河治理从“治”变为 “智”。中心自2023年运行以来,累计处置各类事件600余件。不仅如此,安全防线更牢固,2023年汛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4000立方米/秒流量洪峰,实现“零伤亡、零漫堤”;营商环境更优化,吸引软通动力等17个项目落地;民生服务更暖心,解决停车位540个,设立流动商贩点位60处。未来,兴达路街道还将打造“三个升级版”,让黄河治理更加“耳聪目明”。
郑东新区CBD作为展示郑州城市形象的窗口,其专属网格在“一键全处理”机制下,数智赋能擦亮了城市名片。前年跨年夜,CBD专属网格进入应急模式——“网格吹哨、部门报到”,50个点位网格人员、驻区单位提前部署,应急指挥中心动态监测人流量,确保了跨年夜的平稳。
今年以来,CBD专属网格处置各类案件1050余件,满意率达100%。在数智赋能方面,接入10余个部门视频数据,联通2900多路摄像头,增设智能抓拍设备409台等,实现了多种场景的自动报警、智能发现,智能派单量达到90%以上。CBD专属网格组建以来,圆满保障了众多大型活动,以高效能治理展示了郑州城市形象。
旅游名城登封,“城市大脑”推动全城高效运转。当群众的报件上传至网格化平台后,通过智能派单功能,第一时间派转至相关部门,实现线上“一键呼应”,线下“快速响应”。
登封还构建“1+15+7”多中心合一指挥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民生保障等领域事件流转效率提升4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60%。在“观管联处”方面,400万条要素信息尽收眼底,8258路摄像头织就“城市天眼”,平台累计受理事件超30万件,办结率99.97%。创新“纪检监察 + 民生诉求”机制,倒逼干部“接诉即办”,今年以来,共化解“三跨”事件127件,事件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20分钟。
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推动治理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治理,郑州将持续深化“一键全处理”机制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更具示范价值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样板,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市民。
记者 董艳竹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