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港交所敲锣上市,4月8日晚间即爆出行长杨兴旺闪电辞职,距离IPO不过86天。宜宾银行(02596.HK),这个四川省内注册资本排名第二、总资产刚破千亿的“港股最袖珍上市银行”,在完成资本市场首秀不久,便陷入了高管动荡与基本面承压的双重困局。

“交卷即退场”——核心掌舵人突然辞职,公告无致谢引猜疑

公告称,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行长等全部职务。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未提“感谢”,更未说明继任者安排,仅含糊表述其“无意见分歧,无其他须知会事项”,不免引发市场联想。

杨兴旺在宜宾银行及前身单位服务已长达34年,是典型“从柜员做到行长”的元老级高管,自2020年起担任行长,主导推动该行赴港上市。其突然请辞,无疑对投资者信心带来直接冲击。

业绩“踩刹车”——营收几近停滞,净息差腰斩

尽管财报显示,宜宾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9.6%至5.13亿元,看似稳健,但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0.5%,创近年最低增速。

更为严重的是,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11.6%,净息差暴跌47个基点至1.71%,为港股上市城商行中跌幅最深,远低于同期泸州银行的2.49%。主业吃息差的中小银行,面对利率下行和同业竞争双重挤压,盈利模式面临持续失效风险。

“投资救主”难掩主业乏力,金融收益贡献过重

年报显示,宜宾银行2024年金融投资净收益暴增近三倍至3.15亿元,成为其营收端重要支柱。但金融投资收益极易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不具持续性。

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虽同比增长48.3%,但绝对值仅0.65亿元,对营收整体贡献依然有限。可见,银行核心业务失速,投资端“偶得之利”难掩经营根基松动。

资产扩张掩盖结构性隐患,制造业不良率一年暴涨近4倍

2024年,宜宾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092亿元,贷款余额584亿元,增幅超18%,存款增长也达18.3%。表面亮眼,但资产质量深藏隐忧。

细分数据显示,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0.84%暴涨至3.79%,不良余额一年翻了近四倍;批发零售业不良率达1.99%,增长明显。这些传统产业贷款合计占公司贷款总额超66%,行业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区域经济下行或企业违约潮起,资产质量压力恐陡增。

“酒系”标签难掩差距,五粮液撑腰难提估值溢价

作为“五粮液系”银行,五粮液集团持股近20%,是第一大股东,也是其重要大客户。宜宾银行上市时被市场称为“酒系银行”,与泸州银行一度形成对比。

但从财务数据看,泸州银行净息差逆势上涨,业务韧性更强,宜宾银行净息差却跌破2字头,几乎失去核心盈利抓手。“酒系光环”并未转化为估值溢价或业绩支撑。

上市不到三月,管治成疑,投资者情绪需修复

作为2024年全国首家银行IPO、近三年来首家港股银行上市,宜宾银行本应肩负资本市场重任。但上市不到三个月,核心高管突然离任、业绩增长乏力、监管信披模糊,其公司治理能力与投资者信任度遭遇严峻考验。

对比近期杭州银行行长虞利明闪辞、重庆农商行副行长舒静被查等事件,市场已对银行“突发高层人事异动”极度敏感。

上市为宜宾银行赢得了17亿港元资本“输血”,但资金只是一时之利,长期发展仍需稳健的内控体系、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与清晰的战略执行力。如今,人事震荡、核心业务放缓、资产风险暴露三重阴影之下,宜宾银行能否守住港股市场对其的“首份信任”,仍有待检验。

资本市场不相信“故事”,只相信“数字”与“执行力”。而今,空悬的行长之位、隐忧重重的财务指标,将成为宜宾银行迈入资本深水区前必须回答的两道难题。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