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已经拆迁很多年了,地早就收了,今年又给分了六分地。

爸爸早几天就回去耙地了,妈妈一直没回去看过,今天下午我正好有时间带她回老家看看。

我家的地已经耙得松松散散,爸爸妈妈忙着打埂,纠结着到底种啥合适。种花生吧?离县城太远,又是泥土地,种不好种,出不好出,太缠手。种芝麻吧?听婶子们说耙过的地种芝麻容易倒。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妈妈最终决定还是种芝麻,种芝麻省事,她说能淋一场雨把地墩墩,土还能有多散?应该也不至于倒。

家门口她开的荒地准备种花生,离家近也不怕麻烦,有的吃就行。妈妈说自己种的芝麻打得香油吃着香,也能放开吃,多放点儿也不可惜。以前十几块钱买一瓶香油,没几天就吃完了,总嫌太费。

爸妈这一代人,节俭之风已经深入骨髓,吃穿处处精打细算,看不惯我们年轻人的铺张浪费,我现在也越来越理解她,说什么做什么都随她,只要健康开心就好,好在现在的活不多不重,他们种地除了供应自己吃之外,也是为了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也能强身健体。

我虽从小长在农村,但从小都不会种地,妈妈吃惯了不识字的亏,所以干活都不指着我干,让我一门心思读书。现在这些活儿更不会干,因为腰不好,妈妈也舍不得使我。在四处转转,周围是生机勃勃的麦田,麦穗已经成形,但是外面看着饱满,里面空空如也,微风拂过,麦穗轻轻颔首,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目之所及与耳之所闻都很治愈。眼前的庄稼、土地、父母浑然一体,是一幅绝佳的春日农耕图,让我感觉温馨又踏实。

悠悠然就想到了教学。   

教学与种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庄稼是一茬一茬地种,我们送学生也是一茬一茬地送,老师们在正常轮换的情况下,是三年送一茬,我们守护了近三年的学生即将迎来高考。每年的高考季也是麦收时,今天距高考倒计时54天,麦苗在酝酿果实,学子们也在充实自己的行囊,准备为自己的十二年寒窗奋力一搏。这届学生不容易,高一刚开学两个月正赶上疫情,没想到国庆节放假回家再返校已是过罢年,临近高考了又赶上双休,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这两者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对于自律的学生来说却充满着无限种超越自我的可能。

我上大一的大儿子上高中时还算自觉,前一段时间我去学校接他,聊到我们高三现在实行双休,他说好在我已经高中毕业了,要不然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他学的医学,周六周日还排的有课,忙得一个多月都没回家了,我原以为他会羡慕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没想到他这么有自知之明。

他的话也让我感到脊背发凉,越发地心虚,我可以大致估量到我们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多差,县城高中的孩子以前是被管束惯了的,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差不多具体到分分秒秒,现在要突然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有些孩子一时转不过来,但是时间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你可能一松弛一眨眼的功夫,高中就要结束了。以前高三每到这个时候可以用焦麦炸豆来形容,二测联考已过,进入三轮复习,每周刷两套甚至三套题是常有的事,只有反复刷题才能多暴露短板,发现问题,及时地查漏补缺,只有反复摔打才能百炼成钢。

自双休以来,高三的竞争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只是由明卷变为暗卷,以前是你能看见别人有多努力地在学,现在是你在刷手机的同时别人可能在你见不到的地方与时间赛跑。双休以后考试比以前少多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了,这对于自律的孩子来说是好事,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弯道超车的好时候。

双休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别等到失去了大好时机,再望洋兴叹。

作者  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