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邢进 通讯员 梁雅琼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拔钉战”——一位七旬老人右耳道内竟插入一根长达5厘米(约半个手机长度)的金属钉,钉尖深深刺入颅底骨质。经过多学科团队彻夜研判和精密操作,这颗紧贴颈动脉的“耳中钉”被成功取出,老人现已转危为安。
惊魂一刻:长钉贯穿耳道直抵颅骨
据家属回忆,老人在家中活动时不慎跌倒,导致钉子意外刺入耳道。由于患者本身患有偏瘫且近期骨折,送医时已无法言语,只能侧卧在急诊平车上,耳廓外凝结着暗红色血痂。CT影像显示,钉尖已穿透耳道末端,深深扎入颅底岩骨,裸露在外的钉体随着呼吸轻微颤动,情况万分危急。
命悬一线:钉子两侧毗邻致命血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史凌改团队发现,这根钉子所处位置堪称“死亡夹角”:
钉尖距离颈内动脉仅2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另一侧压迫颈静脉球,周围骨壁已出现裂纹;若强行拔出可能导致动脉破裂大出血或静脉“井喷”,患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而拔出时若伤到耳蜗,会导致全聋、眩晕。
“钉子就像插在血管丛中的一把利剑,拔出来难,不拔更危险。”参与会诊的刘军主任解释,团队连夜制定了两套预案,并协调介入科随时准备血管栓塞抢救。
生死十分钟:医护摆出“拔河阵型”精准施救
次日,手术室内,史凌改医师手持无菌老虎钳扎稳马步,助手于博宇医师双手固定患者头部,形成“一拔一护”的战术配合。第一次试探性发力未果后,史凌改调整角度,沿着钉子刺入的原始轨迹匀速施力。"出来了!"随着一声轻响,沾满骨屑的钉子被完整取出,术野未见大出血。术后检查证实,患者听力未受损伤,眩晕等预期并发症均未出现。
目前老人已转入普通病房观察。专家提醒,异物入耳后切勿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避免二次伤害。这场“毫米级”的生命救援,再次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应对急危重症的实战价值。

正观健康
郑州晚报健康平台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