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到银行股,朋友问现在利息这么低买银行股图个啥?

我给他解释:一是业绩稳定有成长性,好的银行一直都是好的标的;二是分红给力,长期持有银行股息收益可观。

只是,上市银行这么多家,真正能兼具成长性和回报的不多。

宁波银行是算一个的。

最近,宁波银行刚好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增长都不错,而且派息率大幅提升。每10股分红9元,分红力度超市场预期。

关注银行股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两年行业息差压力并不小,很多银行都在负增长,为何宁波银行仍能做到高成长,高分红?

还是要去财报中找答案。

高派息背后,经营质量筑稳地基

拿到这份年报时,我是有点惊讶的。

惊讶之处在于宁波银行业绩的韧性,顶着24年行业整体面临的息差压力,宁波银行营收、利润还能实现双增。

看数据,2024年,宁波银行营收666.31亿,同比增长8.19%;净利润271.27亿,同比增速6.23%。比已经发布年报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这个增速不差,毕竟后者营收下滑了0.48%,净利润微增1.68%。

宁波银行这个增速表现是怎么来的?

2024年,宁波银行贷款增速17.83%,存款增速17.24%,净息收入增速达到17%以上。

原来是规模带动。

存贷规模的双增,带动了整体资产规模的上涨,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3.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5%,资产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

资产规模上来了,虽然行业整体息差压力仍在,但宁波银行第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还是出现了明显的环比和单季同比增长。

这说明,规模带动的营收利润的双增的势头很强势。

也因此,2024年的分红计划里,宁波银行决定每10股分红9元。派息力度很大。毕竟,赚到了钱才能大手笔的派息。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环境下,有如此增长很不易,能大手笔派息更不易。宁波银行有这个底气,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营上可圈可点。

深挖财报不难发现,不只是规模增长带动业绩增长。

在息差数据上,24年宁波银行的净息差是1.86%,23年则是1.88%,并没有大幅变动,过去一年的稳健经营,其实是稳住了净息差。

净息差稳住了,管理层并没有懈怠,反而是把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高收益的贷款资产和低成本存款负债占比也在增加,资产端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数据上来看,高收益的零售贷款业务同比增长了9.96%,而总负债成本2.06%,同比下降9bps。从增速上看,存款增速为17.69%,高于15.2%的总负债增速,贷款增速18.41%,同样高于15.25%的总资产增速。

这说明,高增速的同时,宁波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是在优化,有增量更有质量。毕竟,客群经营质量提上去了总体的息差才能稳得住,业绩的增长空间才能继续释放出来。

银行的经营:“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资产质量决定业务成色。

因此,比增长更能反映出经营质量的,其实是风控。

从年报来看,过去一年宁波银行的经营质量在提高。不良率仅有0.76%,与上年持平。拨备覆盖率389.35%,拨贷比2.97%,高增长的同时,宁波银行依然有很强的风险抵抗能力。

客观看,当下环境中,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是个行业性问题。宁波银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高拨备覆盖率使得经营上有足够的冗余来对冲风险,所以依旧能实现不错的利润增长。

“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是宁波银行始终坚持的风控理念。而财报里稳健的资产质量,把这样的理念具象化了。

核心资本方面,宁波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4%比三季报的9.43%增长了0.41个百分点。比去年年报的9.64%上升了0.2个百分点。要知道,总资产增速15.25%的情况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还能有上升,说明资本内生能力还是很能打的。

总的来看,稳健的资产质量,资本内生能力强大。这些都是银行成长的“储能池”。也反映出,未来还有成长空间。

转型成果显现,科技金融穿越周期成长

银行经营质量提高的结果之一,就是不断增强的盈利能力。业绩要持续增长,客观上就需要有一个多元化的盈利结构。

宁波银行就是如此。

宁波银行的利润中心很多,有九个。比如公司银行、财富管理、信用卡、永赢基金、宁银理财等。

从盈利能力上看,宁波银行妥妥的第一梯队。而且近5年ROE平均约17.8%,利润增速在18%~20%左右,一直是行业领先。

这里面,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贡献了主要的增长动能。

一个有活力的大零售业务,是银行增长的“调节器”。

这两年,哪个银行都想做轻资本业务,但真正能做好的也确实不多。宁波银行能做好,一方面是因为本身有着不错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也是零售转型以及科技金融两大战略深入落地的结果。

在转型的过程中,宁波银行坚持深入赋能实体,深耕优势区域。

贷款结构上看,公司对公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贷款金额分别占贷款总额的 15.52%、11.87%、9.62%和9.53%。

从数据看,宁波银行深入实体是比较深的。

从地域分布看,企业贷款大都分布江浙沪深以及北京地区,正是实体经济活跃的地区。由此来看,深耕优质区域,形成了良好的客群经营能力,使得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有更坚实的客群基础。

数据上看,2024年宁波银行零售AUM同比增长14.31%,公司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4%,私行客户数同比增长14.06%,私行AUM同比增长15.97%。

有了客群基础,大零售业务就有了强大支撑。

宁波银行深入实体,做强零售业务,一个是靠深耕,另外一个靠金融科技。

从行业来看,宁波银行发放的贷款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不良主要是发生在制造和零售业,而且不良率比较低,分别为0.40%、0.31%。

数据上看,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的方向,体现得很明显。

2013至2023年,宁波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544亿元增长到1858.40亿元,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数从6.57万户增长到23.31万户。

业务上,宁波银行的“快审快贷”业务满足了很多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媒体报道过这么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在宁海县,宁波银行宁海支行还为企业安装了对公易收宝大幅提升了企业负责人收款、转账的便利性。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

这说明一个问题,在用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这件事儿上,业务端做得是很到位的。

银行经营谋求增长,科技金融是“显学”。本质上,银行是社会货币交易的一种介质,作为交易的介质,效率越高就自然越有价值。

大零售业务增长筑底,科技金融穿越周期,在基本面之上,宁波银行便有了释放更多成长性的可能。

我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银行值得长期持有。

历史上,巴菲特也曾长期持有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银行股,巴菲特认为,优秀的银行是有“护城河”的。

宁波银行有没有护城河?我认为不仅有而且很深。无论是区域深耕,还是坚持融入实体,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这些都将会成为银行应用最深,最广的护城河。

GE、波音等大企业为啥能穿越周期?就在于技术、资本构成了自身的强大的护城河。

银行股也是如此。

对于有护城河的银行来说,其实一直都有机会。

以当下的估值来看,宁波银行市盈率为5.73%,市净率为0.74%,股息率为3.85%,整体来看估值中等。结合优秀的经营基本面来看,未来的估值和股息率都有向上的空间。

总之高成长、高分红的银行股总是稀缺的,值得长期持有。

最后,聊聊我为什么一直那么中意好的银行。

在我看来,今天的银行股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大周期的稳定器。

政策层面,拉动内需的基调已经定了,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社会,要从向外增长,逐渐转变为向内增长。

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高速增长几十年,也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时间节点。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技术驱动的增长转换,同样也是消费市场驱动的动力转换。

这里面,银行的作用和价值无可替代。

国际视角看,中美关税战开打,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人们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好的银行股是能给人,给市场信心的。

如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越是挥舞,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也就越积越大,美联储减息的概率也就可能大,传导到国内市场,银行的息差压力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减小。

届时利空逐渐出尽,银行的价值进一步释放,穿越周期之路也就能走得更稳,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文:向善财经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