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𣊬之悟】昨天在紫金港作讲座《从“书法美育”出发——书法作为艺术的审美史/学科史/创作史》,我这个主讲人却偶然地在一个“𣊬间”悟通一点:

汉字书法的视觉艺术语汇:约等于建筑/日用器物/图像中的表达语言等等。

——世间无物非汉字,

——世间无物不书法。

从今天业界最缺乏的“书法美育”立场出发,近几年学术交流时,常常鼓励学书者尽可能视书法的每一个汉字为“造型”:既然不同的建筑师必有不同的风格;那书法家也必会有不同的书法风格。无论是衡量书法作品、还是风格技法的优劣,辨识度是最重要的。今天许多官办的展览之所以令人失望和屡遭批评的,就是展陈作品千篇一律、似曾相识。有款无款,都看不出里面有个独特的“人”。倘如此,今后人工智能A l在大数据大算法大算力的支撑下,每一次只要输入充分信息后,都可以随时写出一手比王羲之还王羲之、比苏东坡还苏东坡、比赵之谦还赵之谦的书法。

故就此而言,在当今书法界,不算初学入门者,我以为评价一个成熟的书法家,独特性和“创造力”是最重要的。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