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木(志军),毕业于西安美院,国家高级美术师,1968年出生于陕西靖边,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百强书画家,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体育彩票25周年公益展演活动受邀书法家。

二十多年来以传统,晋、唐、宋、元经典中博彩众长,楷、行、草兼备,以神韵取其法度,纵气势瀚逸于意境。用笔矫健,构思惬意,使其书法收放有度,形成形神一体的书法风格。曾受到艺术界的一致赞赏和好评,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频繁,被好多单位和企业登堂入室,有识之士收藏,多智于收藏。

2014年为“中国梦”全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大赛活动而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经主办单位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作品荣获金奖。 

2016年在“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的报道活动中,经中国企业报道和企业家日报会员单位共同推荐,颁发“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荣誉证书。 

2016年应邀参加“最受市场欢迎百强书画家——刘金木”专题报道。

2017应邀参加“刘金木——盛世闪耀著名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权威媒体报道。

2017“中国梦·书画艺术传承发展推动者——刘金木”专题报道。 

2017年“翰墨融情写军魂——刘金木祝贺建军90周年作品展”。

2017年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刘金木。

2017年著名书法家刘金木作品鉴赏。

2017年刘金木——盛世闪耀著名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

2018年刘金木——新时代书画领军代表人物献礼两会。

2018年作品及简介入驻中国书画名家数据库。 

2018年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报道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艺术名家作品展”活动中,作品被甄选刊登报道。

2019年向人民汇报——著名艺术家刘金木优秀作品展。

2019年参加了中国体育彩票25周年公益展演活动。 

2020年大家风范·刘金木:当代中国杰出艺术人物。 

2021年被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心、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美术(书法)类国家高级美术师,作品润格6000—12000元/平方尺。

2022年参加了2022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作品展。 

2023年被入编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词典》。 

2023年作品及简历入编大型书系《中国艺术家档案》之《中国书画家档案(2000—2024)》。 

2023年在第四届“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活动中,美术参赛作品《终南阴嶺秀,积雪浮云端》荣获“银奖”。 

2023年在第四届“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活动中,书法参赛作品《澄怀观道》荣获:金奖。 

2023年3月大众周刊网发布《国展·墨韵》著名书画家:刘金木——全国书画名家提名双年展报道。

2023年4月人民艺术馆发布时代人物 | 年度影响力创作·艺术家:刘金木报道。

2024年《中华系列专题》年度影响力人物丨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刘金木精选报道。

2025年在弘扬当代书画艺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当代兰亭书画家”荣誉称号。

墨海游心:刘金木的书法人生与精神远征

在当代书坛的星空中,刘金木的名字如同一颗稳健运行的星辰,不事张扬却持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位1968年生于陕西靖边的书法家,以西安美院为起点,历经数十载墨海沉浮,终成一家之风。他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关于坚守与突破、传统与创新的精神史诗,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从黄土高原的质朴气息到晋唐书法的典雅气韵,刘金木用一支毛笔,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版图,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书法当代转型的窗口。

刘金木的艺术启蒙根植于陕西这片文化沃土。靖边的苍茫大地、西安的千年文脉,为少年时代的他提供了最初的艺术滋养。黄土高原的雄浑与苍凉,十三朝古都的厚重与深邃,这些地理文化基因悄然渗入他的审美意识,成为日后书法风格中那股挥之不去的"地气"。西安美院的系统训练,则为他打开了传统书法的大门,让他在晋唐楷法、宋元行草中找到了艺术的第一口甘泉。值得注意的是,刘金木的学艺之路恰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中国艺术界思想激荡、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既没有盲目追逐西方现代艺术的浪潮,也没有固守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深入传统内核,再寻求当代表达。

刘金木的"艺术突破期"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辩证智慧。他深谙"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古训,二十余年来潜心研习晋、唐、宋、元诸家经典,在楷书的法度、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狂放之间自由穿梭。这种博采众长并非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消化与精神对话。

楷法上,他取欧颜柳赵之精髓,筑就端庄稳健之基;行法以二王一脉为宗,又研习苏黄米蔡寻突破,在飘逸与险绝间寻得平衡;草法于孙过庭、怀素智永,张芝,于右任等大家中汲取养分,狂放而不失法度。

创作时,他更从毛体书法中参悟章法布局,以气势磅礴的用笔,以新中国的书法又一个新承现永放光茫。

他临王羲之而不囿于形似,习颜真卿而能得其神韵,学米芾却不为险绝所困。在《兰亭序》的飘逸与《祭侄文稿》的悲怆之间,在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与黄庭坚的"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之间,刘金木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平衡法度与性情的中间道路。2014年"中国梦"全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大赛金奖的获得,正是对他这一阶段艺术探索的重要肯定,标志着他的书法创作开始形成个人面貌。

真正让刘金木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的,是他提出的"以神韵取其法度,纵气势瀚逸于意境"的艺术主张。这一理念超越了形式层面的技法讨论,直指书法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自由表达与文化的深度传承。观其作品,无论是获第四届"兰亭杯"金奖的《澄怀观道》,还是银奖作品《终南阴嶺秀,积雪浮云端》,都能感受到一种"形神一体"的审美境界。他的用笔矫健而不失含蓄,构思惬意却暗含深思,线条的收放之间既有传统法度的约束力,又有个人性情的张扬度。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他将书法视为"心画"的深刻理解——点画之间,不仅是手腕的运动轨迹,更是心灵的波动曲线。2021年获得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作品润格达6000-12000元/平方尺,从市场角度印证了其艺术价值的广泛认可。

刘金木的艺术心路历程,折射出一代书法家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从2017年"翰墨融情写军魂"祝贺建军90周年作品展,到2019年中国体育彩票25周年公益展演,再到2023年入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词典》,他的艺术活动始终保持着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这种共振不是简单的主题迎合,而是真正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文化大潮的自觉选择。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术,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健康方向——既不失传统的深度与高度,又不乏现代的活力与创新。2025年获授"当代兰亭书画家"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标志着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肯定。

深入刘金木的作品世界,我们会发现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远超一般书家的技术展示。他的书法是诗词文学、哲学思想与笔墨技巧的有机统一。《澄怀观道》四字,取自传统美学命题,却通过线条的韵律赋予了这一古老思想新的视觉表达;《终南阴嶺秀,积雪浮云端》则将对联文学与山水意境融入书法,实现了"诗书画"的再度融合。这种文化厚度,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审美层面,进入了文化传承与精神对话的更高维度。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社会,刘金木坚守的这种"慢艺术"创作态度,恰如一剂文化良药,提醒人们重新发现传统艺术的深度价值。

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看,刘金木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书法生态的某些积极变化。作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画院特聘书法家,他的多重身份本身就说明了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企业收藏其作品,不仅是对艺术的赞助,更是企业文化与高雅艺术的良性互动;民族画院的特聘身份,则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书法艺术的纽带作用。2016年被评为"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家",2018年入驻中国书画名家数据库,这些荣誉背后是一个更为开放、多元的艺术评价体系正在形成——专业认可与大众接受、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刘金木的书法人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如何保持本体性又实现现代转型?艺术家如何在迎合市场与坚守艺术理想之间找到平衡?个体创作如何与时代精神形成良性互动?刘金木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线索。他的成功不在于颠覆性的创新,而在于那种"通古今之变"的融合能力;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艺术成就上,更在于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样本。

墨海无涯,游心不止。已步入艺术成熟期的刘金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与探索精神。从靖边到西安,从学院到社会,从传统到当代,他的艺术之旅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精神远征。在这个意义上,每一幅新作都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新坐标,每一次展览都是他向传统致敬与对话的新尝试。对于这样一位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书法家,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在中国书法当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更为深刻的个人印记。毕竟,真正的艺术人生从来不是一场独白,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永恒对话——与古人对话,与时代对话,也与未来的观赏者对话。刘金木的笔墨,正在书写着这场对话的新篇章。

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