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涵,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年仅十几岁,却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大大的责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急救小天使”。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志愿之路,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
李依涵与志愿服务的缘分,始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李依涵的父母都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们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应急救护与法律保障知识等。从李依涵记事起,父母忙碌的身影就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中。他们牺牲休息时间,不辞辛劳地帮助他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年幼的李依涵。

在父母的带领下,李依涵从幼儿园起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十字志愿者。从那时起,每个周末,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催促着父母带她去参加志愿活动。无论是街头的“急救地摊”,还是学校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都能看到她小小的身影,忙碌而坚定。
李依涵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毅力令人钦佩。迄今为止,她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已超过600小时。

执着学习急救知识,只为守护生命
李依涵与急救知识的结缘,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2019年的一天,李依涵亲眼目睹了父亲在幼儿园成功救下一名气道梗阻幼儿的场景。 那一刻,她看到了父亲冷静、专业的一面,也看到了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的力量。
从那时起,李依涵对急救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要认真学习这些救命技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无论是在“急救地摊”上,还是“急救夜校”里,她认真学习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急救技能。她深知,急救知识不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因此,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传播急救知识,惠及更多人群
李依涵不仅自己努力学习急救知识,还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这些救命技能。
在学校,她通过各种形式向同学们宣传急救知识,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急救知识的普及中来。在班级建设评比中,李依涵专门为班级捐赠了急救包,并建立了班级急救站。她多次担任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急救的重要性、急救包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和创伤处理的基本步骤。她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

在社会,李依涵积极参加他所在的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服务队开展的“急救地摊”等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讲解急救知识。她还通过撰写文章的方式,向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她撰写的《我的爸爸是急救侠》一文,获得了2024年河南省慈善征文一等奖。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她出色的写作能力,更体现了她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对急救知识的热爱。
 
抗洪救灾,勇敢奉献
2021年,郑州市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李依涵同学毫不犹豫地跟随父母和服务队,积极参与到抗洪救灾志愿服务。她积极参与学校清淤工作,帮助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用自己压岁钱为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捐款。

李依涵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在救灾现场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因此获得了郑州市和中原区“抗洪救灾”志愿者证书。
运用急救知识,多次救人于危难
李依涵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多次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成功帮助他人。
生活中,她和父亲一起参与过多次救人行动,其中有多次都是李依涵首先发现险情,然后父女俩齐心协力进行救助。随着救人次数的增加,李依涵的急救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学校,无论遇到同学擦伤还是出血,她都会第一时间拿出急救包进行施救。她书包里除了学习用品外,还随身携带急救包,时刻准备着救人助人。    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急救知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和救人。
李依涵用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只要心怀大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守护者。
李依涵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三星章、郑州市“十佳儿童”、郑州市“三好学生”、郑州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郑州市抗洪救灾志愿者证书、二七区“三好学生”、二七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中原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高新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图文:李中洲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急救天团

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急救天团)传播应急救护与法律保障知识,让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施救、人人得急救,救人于危难,传递正能量。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