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带妈妈和小儿子来郑州动物园玩。三十年前在郑州上学时学校组织来这里游玩过,当时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游记。十几年前在大儿子小的时候带他来过几次。时光如梭,两个十几年一晃就过去了。今天这是我第一次带小儿子来这里。正值郑州市第十一届桃花文化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与婀娜多姿的垂柳相映成趣,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动物的种类和以前差不多,也增加了一些,但是少了大熊猫,不过有小熊猫。门票价格也比以前更亲民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前是60元,现在成人票是30元,孩子1米4以下免票。
养孩子虽然辛苦,但孩子也给予我们无穷的乐趣,生命的轮回给我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让我们找回了久违的童真。只是他们的童年生活要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太多。尤其是在大儿子小的时候,初为人母的我们,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他,拼尽全力想给他最好的教育,创造一切条件开阔孩子的眼界,增长孩子的见识。那时候一有时间就带他出去旅游,全国大大小小的海洋馆、动物园、游乐场逛了不少,连世界上最长的垂直下坠过山车——长隆过山车也陪他坐过,不过坐过之后后怕得不得了,发誓再也不会让孩子体验这样惊险的项目了。
到了小儿子出生了,养得就潦草些。不是不爱,而是新奇感少了,再加上前几年疫情,这两年太忙,出来玩的时候少多了。那些适合儿童玩的地方虽然也陪他去看过一些,但比起老大要少得多。玩具、衣服也是差别很大,老大小时候隔三岔五地买玩具,买再贵的玩具都不觉得心疼,不过买啥玩具也就新兴儿那几天,家里的玩具多得到处都是,堆得没下脚的地儿。那个时候计划生育,也没想到会要二胎。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玩具扔得扔,送得送,就这还保留了好几大筐,没想到生了老二后还真又用上了,想想那时候浪费的真金白银也确实可惜,于是就很少给老二买玩具,哥哥的破玩具将就将就就得了。还有衣服也是。两个孩子相差十二岁,老大小时候的衣服处理得差不多了,还留下一些,小儿子现在差不多都能穿了。虽然现在网购更便宜更方便,但是总觉得小孩子长得快,有得穿、有得换就行了,再也不像大儿子小时候那样盲目购物了。以前养儿很要面子,现在更注重里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真应了那句古话“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不过幸运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生活上伺候得很功夫,老二比老大长得还茁壮。
前后养孩子观念的差异也有点类似于年轻父母与老人们养孩子的差异。这也是很多婆媳矛盾的根源。老人们养孩子一般不太注重精细面,可能任由他泥里土里漫地里耍,像野生的荠菜花一样任由风吹日晒、阳光雨露滋润,而年轻的父母往往太二细,太注重所谓的科学与卫生,养得孩子反而像豆芽菜。我听说过一位特别极端的母亲,可能有点洁癖吧,连楼都很少让孩子下,怕孩子沾土沾细菌,饭前饭后必洗手,结果倒是把孩子养成了病秧子,她婆婆一气之下不愿意给她看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小儿子跟着妈妈住,不论是饮食还是运动,小儿子都改变了不少。以前是无肉不欢,现在能吃些青菜了,他居然也爱上了吃臭豆。以前手机、小度瘾可大,不爱动,现在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投篮如探囊取物,每次差不多都能投一百多个。虽然体重没咋减,但肉瓷实了,个头也渐长,虽然晒得黝黑,但是很健壮。孩子这样的改变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欣慰也很感激。
年轻人教育孩子有科学的一面,老人们多少年的养儿经验也有可贵之处。如果两代人都能做到互相欣赏,互相弥补,而不是固执己见,在育儿方面肯定能做得更好。
作者: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