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李萌 郑钺久


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今年,上街区工业路街道深耕区域化党建工作,组建由党建、营商、社区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专项小组,对辖区百余家非公企业、快递站点开展“红细胞普查”走访,摸清党建底数、对接服务需求,力求从根源上激活党建神经末梢,让区域化党建工作焕发出全新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充电站”。

‌走企连心,服务到坎上

“没想到街道主动上门教我们建支部!”新成立的海瑞支部负责人感慨道。专班采取“分片包干+定制清单”模式,逐家走访企业,主要对在岗职工10人以上、有固定场所且正常生产经营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从业人员8人以上的新就业群体企业进行重点摸排,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党组织基本信息以及派驻党建指导员信息,建立“一企一档”台账。针对快递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特点,在3个社区设立“小哥登记点”,为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提供便利。

‌解难纾困,资源送进心坎里

摸排中发现,不少企业存在“建了支部不会用”的难题。街道选派党建工作骨干分包企业支部担任“红色顾问”,指导新成立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鼓励企业开展“班前一刻钟”微党课、“安全隐患我来谈”主题党日等活动。摸排中,当各支部获悉街道将结合“郑向上·新工业先锋课堂”理论课堂,创新推出“党务实训课”专题辅导时,纷纷表示赞同,积极踊跃报名听课。

‌双向赋能,治理注入新活力

“党建不能只是墙上的制度,得帮企业办实事!”特派员小郑的笔记本记满企业需求。华祥耐材公司担忧支部工作影响项目进度,党建专员量身设计“车间党课”,把组织生活搬到项目现场,“先锋岗”骨干党员带头授课,手把手传技术,面对面研讨攻难点,让组织生活结出“技能之穗”,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企业直呼“党组织不是摆设,是实打实的生产力”。 

街道此次共摸排到10人以上企业4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个,规模以下企业16个,新就业群体企业3个。组建26个党组织,其中单独建立的党支部14个,挂靠建立的12个。

“红细胞普查”行动有助于更精准掌握辖区非公企业及新就业群体的基本情况,为推动党建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工业路街道将持续更新摸排结果并加以运用,在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建服务措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深挖党建潜能,释放“红细胞”活力,确保区域化党建末梢神经持续兴奋,助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