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1年12月,在日本北九州举办的中日韩东亚文学论坛上,我发表了一篇题为《悠着点,慢着点》的演讲,演讲的副标题“贫富与欲望”,是这次论坛给定的议题之一。
这篇演讲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一听而过,并未引起什么反响,因为其他作家演讲中涉及的问题远比我演讲中的问题尖锐。
也就是说,我在文章中呼吁科学理性发展——科学的理性与理性的科学——呼吁人们尤其是富人克制欲望,听起来或看上去都还很过瘾,但到了现实生活中,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02
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瞬息万变的时代,想躲进小楼不管冬夏春秋的可能性其实不大。为什么可能性不大,这道理我不说大家也明白。
既然躲不进小楼,那就需要在外边经风雨、见世面、拼搏、求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与状态下,谈悠说慢,其实是瞎忽悠。
悠,悠然见南山,那要有吃的有喝的,才能悠然得了;如果家无过夜粮,身无蔽寒衣,那就只能紧着跑,快着干,挣钱养家,像那些快递小哥一样,在车流夹缝中,在大街小巷里,在楼梯过道上,一溜烟儿地奔跑。
所以,我那篇演讲,其实是一通正确的废话,没有一丁点儿的可操作性。既不会有政治家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削减军费,也不会有富豪读了我的文章慷慨捐钱,更不会使奢侈品牌店关门。
这样的正确的废话是否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呢?好像也不能这样说,文章可以弘扬天地运行之道,可以研讨治国安邦之策,可以探究世道人心之变,当然也可以发跺脚捶胸之牢骚。
当然,如果能把正确的废话说得让人在读后短暂的时间里有所认同,那废话也就不全是废话了。
在这个一切都呈现着重力加速度状态的宇宙里,飞腾与堕落其实是一回事,动与静也是相对而言,如果一个人别说是把宇宙间的事即便是把地球上的事都想明白了,那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正因为大家都处在既明白又不太明白的境界里,才有了这么多的道德准则、价值标准、是是非非、痛苦欢乐。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知道人必有一死,奋斗的意义就在于奋斗可以证明人也可以不奋斗。
我已经把大家绕糊涂了吧?不管读者诸君是否被绕糊涂了,反正我自己基本上是糊涂了。
就用前几天我写给朋友的一幅字权充此文结尾吧:
“知道万事皆空,所以分秒必争。”

莫言
作家莫言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