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新区(县)弘毅高中  李志霞

中午开车经过贾鲁河畔,被一抹淡黄色的烟柳所吸引,便把车停在路边,沿着贾鲁河畔漫步。这些柳叶好像是偷偷钻出来的,前几日还是单调的柳枝,柳芽也只有近观才依稀可见,突然间就在天蓝色的幕布上泼洒出鹅黄一片。

还有小区里的这两株杏花,眼见着由干枯的枝桠突然变成满树的粉白,呈现出一种怒放的姿态,在蓝天下傲然地焕发着勃勃生机,生命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在春天真的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对柳树的众多比喻里,我尤其喜欢“柳如烟”这一比喻,写“烟柳”的诗词的不少。初春时节,柳树叶片很小,呈嫩黄色,柳枝轻柔,在微风轻拂下,远望给人一种如烟如雾的飘忽迷离之感。高鼎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永的词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流传最广的还是,《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那句歌词“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西湖边栽着很多柳树,在春天,柳如烟也是西湖美景的一大特色。2017年春节时我们去那边玩,因天气持续回暖,大年初一赏西湖就看到柳如烟的美景了,而我们这边晚了一个月。我怕弄错了,又翻了一下当时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证实确实这样,并且在那边,大年初一,一树树的梅花已经盛放,如云霞般灿烂。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别还是很大的!

贾鲁河岸上的人三三两两,有沉醉于垂钓的,也有像我一样纯闲逛的,还有不少是为了捋柳絮。面对同样的景,诗人看到的是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咏柳的佳作,也留下了折柳送别的典故,而老百姓更多的是看到它的实用价值。有好几个大妈大爷在忙着捋柳絮,没点儿家伙式还真不好捋。有的还不惜把柳枝折断,地下也到处可见折断的柳枝。这种行为确实不文明,但我也能理解。我跟一位大妈攀谈,我说前两天从这儿过还没见发芽呢,长得真快呀!她说这柳絮长得很快,马上就老了。我妈妈喜欢做柳絮包子,我也喜欢吃。还有凉拌的柳絮,味道略苦,清热解毒,也是难得的野味。民以食为天,不论看到了柳树什么样的价值都无可厚非,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

柳树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还有做柳笛的快乐。在本周一时我和同组的一个姐姐还有我妈妈和小儿子一起去牟山湿地公园玩。那时的柳树远看还是干巴巴的枝桠,不是拉近细看根本都看不到有芽。姐姐折了一枝柳要给孩子做柳笛,说现在做刚刚好,过几天就老了。怎奈工具不具备,只好作罢,我们聊起儿时的各种游戏,她是开封的,我是中牟的,我们儿时玩耍的游戏竟然都是一样的。妈妈念起了做柳笛时的儿歌:“一掐掐,两掐掐,掐得笛妞吱哇哇。”那时候在农村的儿歌特别多,很多场合都有应景的儿歌,可惜现在也只有老人们还记得一二。那时候的时光很慢,快乐很简单。对着蚂蚁上树都能够出神半天,大自然的花鸟虫鱼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那个时候的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尤其是春天,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就被父母撒到地里,随便玩耍,挖野菜,吹柳笛,从大自然找寻各种宝。现在的孩子与大自然隔离太远,也主要是因为大人常常为工作奔波劳碌,与大自然越来越疏离,缺乏对孩子的引领与陪伴,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孩子都是与大自然最亲近的人。

我从那天爬山后便开始为准备高三成人礼活动而忙碌,圆了孩子们的青春梦,也脱了一层皮,好在活动圆满结束。接连好几天都神经紧绷,失眠亢奋。今天沿河边走走,身心都得以舒展,又发现了春天许多的变化,找回了久违的松弛感。一下午哈欠连连,神经慢慢变得松弛,终于又满血复活了。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多少人因为忙碌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甚至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总是想着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斗,其实生命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