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办公软件的商业模式,微软似乎有了新的思考。
2月底,国外科技媒体Beebom发文称,微软悄悄在印度上线了免费的桌面版Office。
但与此同时,报道中也提到了,免费版的Office需要用户通过观看广告来使用。而且,这个所谓的免费版Office,大部分功能都被阉割了。
抱着凑热闹的心态,知危编辑部这两天也测试了免费版Office,只能说,微软这次的测试,确实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首先,免费版Office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广告。
以Word为例,打开文档后可以直接看到页面的右侧,有一大块专门为微软自家产品腾出来的广告位,占了整个页面将近四分之一。
没几分钟,又自动弹出了一个13秒的视频广告,不能强制关闭,只能等播完以后,点击“返回工作”才能关掉。
虽然在弹视频广告前,文档上方会“贴心”地提醒,但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用。
不想让这些烦人广告影响工作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订阅Microsoft365会员。
但实际上,广告还只是免费版Office众多槽点中,算不上最起眼的那一个。这么说吧,被阉割过的免费版Office,基本没几个功能可以正常使用。
语音输入、图表插入的功能被禁用就算了,就连调整行间距这种基础功能,也不能用。
另外,免费版Office还不能直接把文件保存到本地。
需要先把文件保存到OneDrive里,再转存到本地,而免费用户在OneDrive只有5GB的存储空间。
种种限制,明摆着是要逼用户掏钱。
我们截取了一部分知乎网友对于此事的评论,还是以负面居多。
事实上,如果站在微软的角度,在印度测试免费版Office,完全可以理解。
订阅增长放缓、盗版横行……微软Office面临的业务压力不是一般大。所以免费版的任务,就是要先用免费的噱头吸引用户,起码广告增收了,再限制本地保存,让用户花钱扩容OneDrive,等用户对广告忍无可忍的时候,订阅也就可以转化了。
所以很明显,微软是在利用印度市场进行一场大型的服从性测试,看看用户的底线到底在哪。
当然了,后续在外媒PCWorld的报道中,微软相关人士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表示免费版只是有限的测试,没有计划推出免费+广告模式的Office。
但这套说辞,着实没有太多说服力。
而且换个角度想,微软选择在印度,而不是在中国测试免费版,大概率也是想提高测试成功的可能性。
毕竟中国的办公软件市场基本是完全竞争市场了,微软一上来就是困难模式,容易水土不服。
往前倒个二三十年,在朴实无华的文档工具时代,国内就已经有金山办公的WPS敢跟微软打擂台了。即使微软靠着放任盗版的“免费”Office,占领了市场,但WPS仍然能借力移动互联网的窗口期,扳回一局。
进入协同办公时代,石墨文档、腾讯文档纷纷发力, 凭借云端同步、多人实时编辑等功能,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
再往后走,来自大厂阵营的钉钉、飞书、如流,又卷起了智能化协同办公平台。尤其是在远程办公需求激增的时期,国内的办公软件市场更是热闹非凡,新老品牌同台竞技、各出奇招。
可以说,在用户需求的“调教”下,中国的办公软件已经走完了好几个版本,所以国产厂商也更清楚,应该如何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众所周知,国产办公软件多采用的是“基础免费、增值收费”的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既可以满足大部分个人用户的轻量化办公需求,用免费来换用户,又能通过提供高级功能和增值服务,来满足企业自身的盈利需求。
以WPS为例,一直到2023年12月以前,WPS仍然还在坚持“免费+广告”的模式——理由很简单,企业需要先活下去。
金山办公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业务收入15.8亿元,其中,办公服务订阅业务6.80亿,较上年度增长73.06%,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4.04亿,较上年度增长5.99%。
从营收占比和增长情况来看,在2019年,WPS的订阅收入和广告收入,相差并不算大。如果把广告业务砍掉,那么金山办公就会直接失去25.57%的收入来源。
但到2023年年底,金山办公还是宣布关闭第三方商业广告。做出这个举动的魄力和底气来源于订阅收入的支撑——2023年年报显示,订阅收入已经占到金山办公整体营收的79% 。
换句话说,WPS已经找到了正向的盈利模式,不需要再牺牲用户体验来赚钱。
所以相比微软这次略显小气的测试,国产办公软件在“免费+广告”的模式上已经领先好几个版本了。更何况,免费版Office很多被禁用了的基础功能,对于国产办公软件来说,也不过是免费开放使用的常规功能罢了。
另外,在生成式AI的这波浪潮中,国产办公软件的反应速度也格外快。
2023-2024这两年,国内大大小小的办公软件基本都接入了AI能力,现在,更是掀起了一波接入DeepSeek的狂潮。
比如WPS AI有四大AI办公助手——AI写作助手、AI阅读助手、AI数据助手和AI设计助手,覆盖到了基本的办公场景。例如AI协作助手中的WPS AI伴写,只需要自己写一句话,就能根据写出的内容生成下文,实打实地提高了码字效率。还包括WPS灵犀,最近也接入了满血版DeepSeek R1,完全可以拿来当搜索引擎用。
其他还有钉钉、飞书、腾讯文档等等办公软件,都不同程度地接入了AI,基本都是你有的我也要有,你没有的我更要有,一言不合就开卷。
所以现在回过头看,微软先在印度试水好像也合理了。
毕竟中国的办公软件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在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上,微软终究是不如WPS之类的中国厂商懂,所以先测试印度服,才不至于一上来就失败。
但不管微软往后的策略如何,要不要变、该怎么变,其实中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剩下的,就要看微软怎么取舍了。

知危
知危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