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天地之中”,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研究工作紧扣郑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总体要求,从文物视角,着力于郑州黄河历史文化空间、核心文化价值、物质空间载体等方面,通过对地理空间特征到历史文化特征梳理,提炼郑州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围绕郑州黄河文化核心价值选取标志性遗产,支撑郑州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01如何理解郑州黄河文化:认知郑州黄河历史文化空间
黄河“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塑造了我国北方地理的基本格局,构成了早期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底环境。
郑州与黄河流域、历史河道变迁的关系底图引自:清华同衡《河南黄河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黄河流域与历史河道变迁▼
郑州位于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悬河头——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郑州桃花峪,开启了“地上悬河”的独特河道形态景观。华北轴——黄河下游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分水脊,郑州地区作为下游起点成为分水脊的地理轴心。百川口——郑州是黄河自峡谷区段进入平原地区形成扇形河道网的关口。万古流——地理冲积扇使环嵩山地区形成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冲积扇”的核心。
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与华北平原地理空间关系▼
黄河中下游“文明冲积扇”区域的自然山水环境、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 ▼
黄河流域塑造了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河南是黄河文化孕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
黄河流域文化空间结构,图引自:《黄河文化保护与文明传承战略》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课题▼
02如何读懂郑州黄河文化:提炼郑州黄河核心文化价值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在河南孕育并发扬光大,构筑了河南作为中华文化圣地的核心定位。
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图 图引自:清华同衡《河南黄河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河南黄河文化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演进历程,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辉煌篇章,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彰显着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地位,郑州是其集中体现。郑州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更体现在“根魂”方面。
郑州黄河文化核心价值表 ▼
“根”(形而下,是指空间载体)是河山之中,文明根基,见证民族发祥与国家演进。郑州立足黄河之中、五岳之中的山川地理中心区位,中华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国家文明诞生的关键区域。体现于人类起源、文明曙光等价值方面:
人类起源,郑州是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与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以织机洞、老奶奶庙、李家沟为代表的一系列旧石器中、晚期到新石器过渡时代的重要遗址,为研究东亚大陆人类起源与农业出现提供了关键性的考古证据。
旧石器时期重要遗址分布 ▼
文明曙光,郑州是仰韶时期华夏文明起源的关键地区。双槐树(河洛古国)遗址、青台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古城址等大型聚落,反映了复杂社会组织关系的形成,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环嵩山地区仰韶文化聚落重要遗址分布 根据《从郑州地区仰韶文化聚落看中国早期城市起源》改绘▼
“魂”(形而上,是指文化精神)是天地之中,民族精神,塑造礼制文化与价值观念。“中”文化,集国家治理与文化体系之大成是传统文化之精髓华夏文明的典章制度、伦理思想、中华民族共同的炎黄族源记忆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传播开来,体现于人文初祖、国家肇始、天地之中、治河安邦等价值方面。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岳庙 ▼
人文初祖,郑州地区是黄帝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黄帝在黄河中下游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国社会发展从野蛮迈向文明的第一步。
国家肇始,郑州是迈入国家文明演进中的关键地区。中原地区腹心地带的嵩山地区成为各种文明最高成就的辐辏之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权国家——夏王朝,夏代的政治中心主要围绕嵩山分布。
环嵩山地区夏代重要遗址分布 ▼
郑州是商代都城所在地。是文明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区,围绕郑州商城的东赵遗址、望京楼遗址等次级、三级聚落拱卫都城形成了复杂的聚落等级。
商代郑州区域聚落遗址分布 ▼
天地之中,郑州地处古代宇宙与政治地理的中心,是国家正统性的象征。以郑州为核心的嵩山地区是元典思想的诞生地,嵩山地区长期处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多种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中”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和信仰,深刻贯穿于国家和百姓观念之中。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治河安邦,郑州地处黄运并行,是黄河治理的关键区域,成为往来经略要地,见证近现代工人运动。大禹治水、鸿沟开凿、北宋导洛入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郑州是黄河治理的关键区域,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使郑州一跃成为中原交通枢纽,成为近现代工人运动与民族觉醒的重要见证地。
郑州黄河第一铁路桥 ▼
03如何感知郑州黄河文化:遴选郑州黄河文化标志性遗产
围绕郑州市黄河文化6大核心价值,从市域范围的452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选取40处郑州黄河文化代表性遗产,其中包括10项标志性核心遗产及30项目重要代表性遗产。
郑州市标志性核心遗产与其他重要遗产分布图 ▼
10处标志性核心遗产以展示郑州黄河根魂文化特色,是体现郑州黄河文化的核心精华。
老奶奶庙遗址体现了人类起源。完整地再现了距今5万~3万年前,嵩山东麓古人类发展进程,证明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以及中原地区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青台遗址展现了文明曙光。双槐树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古国时代。大河村遗址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兼有二里头文化和商代遗存的古聚落遗址,持续时间达3300多年,称为“仰韶文化标尺”。青台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遗址内发现的丝织物遗存,将我国丝织物纺织史上推至5500年前。
王城岗古城址、新砦古城址、郑州商代遗址见证了国家肇始。王城岗古城址以龙山文化中晚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经确认为文献记载“禹都阳城”的夏代初期都城,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新砦古城址以龙山文化时期、新砦期及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浅穴式建筑,城墙下部有护城河。郑州商代遗址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三重城垣和宫殿区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基础。
双槐树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王城岗古城址 ▼
轩辕庙承载了人文始祖。包括黄帝故里、轩辕庙石殿、南崖宫石殿及摩崖题记、石寨墙,新郑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体现了以嵩山为中心的天地之中的概念,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嵩岳寺塔 ▼
毛主席视察黄河旧址承载了治河安邦的殷殷嘱托。毛泽东同志曾在此登山俯瞰黄河,指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体现了伟大的治黄、用黄精神。
在展示郑州黄河根魂文化的基础上,选取30处其他重要遗产丰富郑州历史文化特色展示要素。
其他重要遗产▼
总体以文物视角,从地理空间、文化价值、物质载体层面,更好认知、读懂、感知郑州黄河文化,进而构建郑州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体系。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今天,古老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征程。任重道远、全力落实!未来,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人民幸福河”建设取得新成效。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即将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图/文 任付立
(原载于2025年3月《郑州地情活页》2025年第一期,投稿邮箱:zzsdfsyj@163.com,联系电话:67180339 13663711323)

志说商都
“志说商都”是中共郑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打造的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