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邵琪
生活垃圾混装混运问题是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率的顽疾。为杜绝“混装混运、先分后混”现象发生,郑东新区聚焦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环节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系统思维,寻找问题症结,紧扣薄弱环节,坚持协同发力,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分类体系,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投放督导员“较劲” 混投混放可不行
投放环节要“精准”,推进精准投放,让群众分得明白、分得清,楚、分得方便。
恒通新城是郑东新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入住近九百户居民。记者来到该小区时,小区已完成撤桶并点工作,东象环保垃圾分类督导员宋软妮、刘书琴在桶边督导,居民们前来投放垃圾时,两人紧盯着投放的每一个小细节,引导居民正确投放,“餐巾纸、外卖盒都不能混杂进厨余垃圾桶,请您投放在旁边的黄色其他垃圾桶内,谢谢配合。”有了督导员的“较劲”,小区厨余垃圾桶内几乎看不到非厨余垃圾混杂其中,混进一个包装袋都不行。
收运严防跑冒滴漏 分不好会拒收
在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的统筹部署下,郑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科学系统管理,配齐配好垃圾分类收运车辆,加强智能化监管,坚决杜绝“先分后混”,构建“前中后端匹配”的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和闭环处理链条。
郑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驾驶员李冰每天早晚在固定时段,沿着固定线路,负责收运祭城办事处、如意湖办事处辖区62个居民小区收集点的厨余垃圾。他驾驶的厨余垃圾车载重4吨左右,厢体完全密闭,尽管如此,每天出车前他都要仔细检查车辆有没有渗漏,严防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到小区进行收运作业时,他习惯性地向桶内多看了几眼,“按照要求,混杂非厨余垃圾,我们不能收。”李冰说。为了减少车辆的异味,每次收运结束后他都要对车辆进行冲洗。
通过走访了解到,为积极响应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生活垃圾清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的号召,针对“混装混运”车辆密闭不严、跑冒滴漏、乱停乱放、车身不洁等难点痛点问题,郑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于2月中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实效专项提升活动,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管理,全面细化分类收运管理流程,优化分类收运路线,合理安排车辆调度,落实“不分类、不收运”机制,确保专项提升成果不反弹,坚决遏制生活垃圾“先分后混”、不规范清运及车身脏污影响市容等现象。同时,加大对一线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和实操演练,不断提升操作规范性和专业水平,确保严格执行分类收运工作要求。
郑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收运车辆连接至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上监管和数据统计,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问题,全面保障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平稳运行。郑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在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工作效能,通过构建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全链条,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切实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混收混运”问题。

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