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免密支付”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捷支付方式。然而,随着这一功能的普及,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高德打车,作为近年来备受欢迎的出行平台,近期却因“免密支付”问题频频遭到用户投诉,甚至陷入了信任危机。

近日,根据中国交通广播的报道,广东的李先生和开封的刘先生是高德打车用户中的两位受害者。他们均在未使用打车服务的情况下,被平台私自扣除了费用。尽管在投诉后,他们收到了退款,但这一经历无疑让他们对高德打车的账号安全产生了深深的疑虑。李先生更是直言,他已经对高德失去了信任,关闭了“免密支付”功能。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各大投诉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关于高德打车乱扣费的投诉屡见不鲜。例如:2024年4月,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反映称,“本人没在高德地图打车,却发现高德打车在2024年4月2日,通过我的支付宝免密支付扣除两笔钱,共计258.46元,其中还通过亲情付扣除我家人的钱。联系高德客服之后,上传了扣款记录,高德审核后却不予退款。”

针对这些投诉,高德打车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应。2024年4月,据福建新闻广播报道称,有用户在4天内连续被“高德打车”扣款9笔,打车费达到2053.26元,在这期间他一次也没用过“高德打车”。彼时高德回复称:“经核实,用户曾使用旧号码开通免密支付,用户在停用旧号码时没有解除免密支付的绑定。”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用户的怒火。用户们认为,平台在开通和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时,并未尽到明确的告知和验证义务,导致他们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

事实上,高德打车在“免密支付”开通流程上确实存在诸多争议。例如,2024年11月3日,有用户在网上发文投诉称,2024年11月2号,他在高德平台打车时,高德竟然要求用户强行绑定支付宝。如果用户不去绑定,就不能打车,如果绑定之后,再去解除支付宝的绑定,竟发现无法解除。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也让人对平台的技术能力和诚信度产生了质疑。

除了乱扣费问题外,高德打车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投诉。如春节期间私自涨价、客服响应迟缓、判责不公、虚假宣传等。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不断侵蚀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基础。

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呢?网络安全专业人士建议,非必要不要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即使开通了该功能,也要多关注“扣费通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扣费情况。同时,在选择出行平台时,也要多考虑平台的信誉和服务质量,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高德打车而言,要想重塑用户信任,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平台应加强对“免密支付”功能的管理和监管,明确告知用户授权范围和使用风险。同时,还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提升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