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开年的前两个月,DeepSeek和哪吒成了网络热词,也代表着人工智能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它带来的是不仅仅是科技的巨大变革,我们的商业逻辑和生活方式其实也在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比如在新质生产力当道的时候,传统的政商关系的变革。

这几天,市值风云杨峰的现身说法引起讨论,作为一个消费行业的观察者,我想的是二线白酒们该怎么办?

根据第一性原理,酒的第一性其实是权利文化,这背后是过去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的第一性,也是商人们需要遵循的第一性。

然而在DeepSeek和哪吒爆火的背后,是生产方式和结果的巨大变革,由传统产业慢慢转向新质生产力,在这个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也在悄悄的转变,白酒的第一性似乎被弱化了不少。

而这背后挤占的其实是二线白酒的生存空间,也让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在2024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收入CR3/CR6/CR10分别为65.40%/86.24%/94.25%,利润的CR10为98.37%,这个集中度还在呈上升趋势。

也就是说,一线的大品牌只给二线的牌子们留了2%都不到的利润,而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结果也很明显,比如有华润渠道加持的金种子酒,半年报利润还扭亏为盈,经过下半年的苦心经营,直接预亏两个多亿。

//改革向左,利润向右

一月份,金种子酒业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2.91亿元至2.01亿元,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亿元至2.1亿元,净利润亏损幅度再创新高。

相比两年前的带着团队高调进入,如今的何秀侠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作为华润啤酒的老将,在22年七月入驻的时候,慷慨激昂底气十足的讲了金种子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姜文的影子,想起那句“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然而,和剧中“张麻子”的表现相比,何秀侠呈现的结果就没那么多的“主角光环了”。

张麻子能够逆风翻盘黄老板,虽然是主角光环,但核心还是靠的是百姓们的认可,懂得借势。

何秀侠其实也是这个打算,想要借华润渠道的势,上来说的也是对销售和管理层的感知,毕竟在雪花啤酒深耕多年,华润又有培育超级大单品“黄盖玻汾”的经验,上台时提的问题一看就是行家。

但金种子这个酒无论在全国还是安徽都不算是主角,自然没有光环护体。

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和电影开始就知道张麻子会赢一样,两年前我就曾这样写过。

显然,没有主角光环(强大的品牌力),再强的势都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两年半过去,改革呈现的效果还尚待验证。

而与此同时,在省内并称为“四朵金花”的古井贡,迎驾贡酒,以20%+的增速在不断地蚕食市场份额,远高于行业平均,口子窖虽然不像金种子这么惨,但利润也是在负增长,可见不止全国,单个省份的马太效应也很明显。

形势如此严峻,又没有主角光环,金种子还有诸多问题。

首先是管理层,华润接手之后采用了新的薪酬体系,工资远高于老管理层,21年高管人均四十万都不到,上任后,四人超百万,9人超50万,工资水涨船高肯定是和业绩挂钩的,总有人讲工资问题,只要能给股东带来收益,工资从来不是问题,说你仇富都是轻的,好马必须配好鞍。

但是问题是,马和鞍的联系够不够紧密,据天眼查APP显示,何秀侠23年薪资305万,增持4.5万股,24年上半年公告显示又增持2万股,按照现在的股价,大概不到70万,其他原华润啤酒的高管虽有持股,但是相比工资都不算多。

管理层的利益能否和公司深度绑定,这是激发管理层战斗力的关键条件之一,特别是这种主角光环比较弱的品牌,结合业绩,薪资,持股来看,这个结构还有进步空间。

其次是既定的策略没有完全达成,在接手之初,管理层不再提前任的50亿目标,定下“做强底盘,做大馥合香,提质增效,再创新辉煌”的核心战略。

这个战略可以说执行得不算很好,金种子的底盘就是中低端酒,但是在业绩快报中,管理层表示“公司三月份对底盘系列产品涨价、减少促销等业务举措,未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底盘产品价格敏感度,导致柔和等品种终端接货意愿下降或观望。”

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应该啊!因为一线的销售对市场肯定是最敏感的,那23年还在亏损,市场萎靡竞争又如此激烈的背景下,那是销售们不中用,给了领导们错误的反馈?还是当时看到茅台们涨价了,觉得自己也行了?

在上任时对行业的研判上,管理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出现这个结果不知是不是改革不够深入,还是同行们给的压力太大了,想要用提价快速盈利。

是不是竭泽而渔咱们不讨论,但是对底盘产品的形式确实是研判失误了,看去年三季报和全年预告的数据,存货周转天数变成812天,此前最高也就500来天,三四季度又巨额亏损。

这里也暴露了很多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问题,难以用长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是他们没有,而是“臣妾做不到”,他啥都知道,只是做不到,职业经理人想要扭转乾坤其实并不容易。

这体现在公司想要做的高端化上,2024年前三季度,金种子酒高端酒营收4776.71万元,同比增长50.07%;中端酒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18.93%;低端酒营收4.33亿元,同比下降16.78%。

高端化是未来的趋势不假,但是正如管理层所说,应该做大底盘。

金种子虽然宣传是三种香型,但是本质上还是浓香型,浓香型的几个特点,一是需要时间,除了酒窖需要养,还要陶坛储存,二是高端酒伴生的是大量的低端酒,比如洋河,就是靠海之蓝起家,如今已经有了超高端的手工班。

所以,对底盘产品的塑造成功与否,是未来高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种子的这个转换还是有点太突然了,形成的原因肯定是复杂的,但是白酒的从业者们应该知道,白酒市场在过去一年是极度低迷的,哪怕是茅台,股价也是一波三折,所以金种子如今亏损,也有“天灾”的成分在里面。

//未来不迷茫,风雨过后是彩虹

其实交出这样的答卷,管理层肯定不愿意全部负责。

你要知道,这是一个13年到22年严重掉队的企业,一个在白酒黄金十年都没有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层表示这个锅我可不背,前朝的事跟本朝有什么关系?

而且刚接手两年,改革是必然会有阵痛期的,华润当年的另一笔收购,金沙也有同样的业绩下降的问题,只不过没有上市声量不高而已。

在本地市场,说的好听是四朵金花,但一片土地哪里容得下四朵金花在,哪怕北乔峰南慕容也得斗个你死我活,比如江苏,冒出来个今世缘,洋河内部估计天天开会怎么和今世缘竞争,再比如河南,除了仰韶过的不错,多数份额都被外省的酒企给分了。

此刻是存量博弈的时代,牌子得硬,产品得行,否则就会被时代的灰尘淹没。22年时金种子的牌子和产品都得打个问号。

所以,怪管理层是个没道理的事情,金种子产品没什么记忆点,根据23年文章的反馈,有些安徽的朋友认为,酒没有以前的好了,可能是幸存者偏差,但是能代表一部分民意。(PPS:B站有个小有名气的UP主,叫“一波说酒”,品鉴过两次金种子,除了对最贵的“醉三秋”评价不高外,对馥20和馥15评价都还不错。)

二线白酒还有个小问题就是,高档产品不是在上一级产品的基础上升级,而是弄出点别的花样,比如口感和味道上,就跟以前的国产车一样,卷不过三大家就卷配置,当然现在新能源出现可能又有变化。

管理层是看到了这点的,已经做出了技改的动作,新建了陶坛储存的规模,可以说想要从根上去改,但是需要时间,目前的问题只是出在营销上。

至于品牌的建设,销售费用在24年前三季度增长9.24%,虽然亏损加大,但也可以理解,甚至这个投入还不够,毕竟现在酒没以前好卖是全行业的共识,而金种子又是一个继续重塑品牌价值的企业。

其实白酒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优秀案例多的是,“茅洋五泸汾”也不是一开始就叫好又叫座,洋河当年差点倒闭,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也是几起几落,消费企业的内核还是产品,这几家酒厂都有产品做底子,都有其独特的卖点。

金种子不缺这样的基因,高端浓香需要的老窖池他有,亲民的口粮酒他有,想要正循环不是难事,不说去摸摸省内天花板古井贡,追一追前面的口子窖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事。

安徽这个地方也算是个福地,经济可以说是逆周期在增长。

加上华润的销售渠道,熬过行业调整改革阵痛期后,金种子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洋河,不也被今世缘撕开了一道口子吗?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向善财经

聚焦资本市场,聚焦IPO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