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当我拿到这本《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就迫不及待翻看起来,欣读它的厚重,汲取它的营养,浸染它的文化,感受它的精髓。

先讲一下《河南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的主编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承担着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推进理论创新、弘扬中原文化、建设新型智库等重任。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是最早研创出版蓝皮书的地方社科院之一,出版蓝皮书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稳定高效的研创团队,研创的领域不断拓展,出版了经济、工业、城市、农业农村、社会、文化、法治、能源等系列蓝皮书,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河南蓝皮书系列已经成为服务中原更加出彩、推动中原新型智库建设最具前瞻性、前沿性、综合性和时效性的平台。

再看一下《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4年蓝皮书的四位主要编撰者。王玲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长期致力于甲骨学殷商史与中原文化研究,在《考古与文物》《中国历史文物》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编著《中原文化解读》《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等著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连续多年参与河南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和省内外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对河南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感悟和理论积累。

杨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原文化研究,已发表《分类编纂唐词总集的历史考察》《中原人文精神的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唐诗类苑〉研究》《三国戏曲集成·明代卷》等著作8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宋朝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河南大学)特邀研究员,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副主任。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博物馆资源开发初始产权管理》等学术著作3部。参与《河南“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河南在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提高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拓展文化数字化边界,聚焦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持续扩大河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条理、有层次、有步骤地为推动河南文化高质量发展而做出了不懈努力。

近年来,河南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引领,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创意转化和时尚表达为抓手,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兴文化工程,完善文旅文创全产业链条,引进落地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提升文化旅游数智化水平,打造文艺创作精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到2035年,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