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从来不喋喋不休。

2023年夏天的一天,偶尔看到一本《三联生活周刊》杂志,随手翻阅起来。这期杂志的专题是关于客家人100多年的历史变迁,我认真看了一遍。

在杂志的某一页有个新书推荐栏目,当看到《穿越亚欧》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下单购买,彼时俄乌战争的拉锯战打的正酣,而新一轮加沙战争尚在襁褓之中。而买这本书,顺便能够了解亚欧大陆的地理人情。

直到今天,我才断断续续看完《穿越亚欧》这本书,再系统地看看序言和目录,对它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单单是一本游记,而是作者耗费10年时间和精力对一些亚欧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地貌、经济发展等的特写。

读者跟着作者,踏入俄罗斯远东的风景,设身处地的感受记忆与日常的复调;站在欧亚大陆的中心,从哈萨克斯坦启程,在有限的时间里随着空间不断地转移;针对石油大国伊朗,作者2011和2012年连续两次深入腹地,却只能窥见它神秘面纱下的一角;在德国,在柏林,时空参差交错,重叠平行,有多少种存在,就有多少种时间;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一座城市的名字,直至大陆尽头。

本书作者是蒲实,其简介很简单:写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网上也很难搜到蒲实的个人情况,唯一的就是这本《穿越亚欧》书籍的仅有的几次访谈,而且只有一张照片,如下:

蒲实的写作风格独特,以非虚构纪实手法,记述2010年至2020年间穿越亚欧大陆的旅行经历、思考,包括俄罗斯的堪察加、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涉足至中亚城市阿拉木图、阿斯塔纳、撒马尔罕、布哈拉、德黑兰,深入柏林、卡萨布兰卡、拉巴特。在长达十年的亚欧之旅中,蒲实深入了解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这样的行走与写作,使得《穿越亚欧》这本书人文气息厚重、细节丰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在书中,我看到了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在美国写下的一首诗《阿赫玛托娃百年祭》:

书页和烈焰,麦粒和磨盘,

锐利的斧和斩断的发——上帝

留存一切;更留存他视为其声的

宽恕的言辞和爱的话语

那词语中,脉搏在撕扯骨骼在爆裂,

还有铁锹的敲击;低沉而均匀,

生命仅一次,所以死者的话语更清晰,

胜过厚絮下这片含混的声音。

伟大的灵魂啊,你找到了那词语,

一个跨越海洋的鞠躬,向你,

也向那熟睡在故土的易腐的部分,

是你让聋哑的宇宙有了听说的能力。

很感谢2023年那期杂志《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10月,由于办公室换地,只得扔掉一部报刊杂志,包括那本《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想起又后悔了,不该扔掉它的。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