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 龙雨晴


一条河流、一汪湖泊,就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为了实现市民的亲水梦,你知道吗,郑州有多努力?

新年伊始,郑州市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亲水、近水、悦水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昨日,记者走访工程沿线,实探我市生态水系的“循环之旅”。

投资逾10亿元建设的这项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克服城市西到东约45米的地理高差,利用两级泵站提水,让流出城区的水“逆流而返”再“顺流而回”,通过循环流动的环城生态水系,“一水护城将绿绕”的浪漫成为现实。

冬日暖阳下,位于郑州东部万三公路旁的圃田泽碧水荡漾、澄澈清冽。这里是贾鲁河与七里河交汇处,也是我市大部分生态水系合流之地,原本要碧水东流的水源,如今却因为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的建设而在这里转弯——通过地下箱涵,圃田泽的水流向泵站前池,再经由泵站及地下管道“逆流”送回我市各主干河流的上游,完成生态水在郑州市域的“循环游”。

“郑州市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多数河流的源头都在西南,最终汇入贾鲁河,这为郑州建设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提供了‘地利’之势。”工程建设方郑州公用集团润城水利负责人郭小月告诉记者,工程将贾鲁河下游河水依次提至凤河、龙渠、潮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熊耳河、金水河等7条主要河道上游,为市区输送生态基流,最后通过七里河退水入圃田泽,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从贾鲁河出发,又归回贾鲁河。事实上,要让顺流而下的河水完成这趟“循环之旅”并非易事,须逆着地势而上,将原水从东北方运送到西南方。因而,沿途的提水泵站与输水管道必不可少。

郑州市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在圃田泽修建一级提升泵站,在潮河修建二级泵站,建设约50公里输水管道,设计7个分水口、1个预留分水口,设计总流量7立方米/秒,每天供水量约60万立方米,每年供水量最大约1.65亿立方米。

在圃田泽泵房内,机器的轰鸣声让记者感受到逆流而上的“脉动”,而在潮河、熊耳河、金水河等分水口,浩荡的水流汩汩涌向河道,循环往复的水让主城区的河宽了、水活了、景美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拿空气类比水,强调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缺乏的人口大市,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把治水兴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实施节水行动,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就是充分利用主城区现有水资源,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湖美的美丽郑州,实现建设“全域生态水系”“循环水系”的重要载体。

曾经,城区内河道生态基流小、水量及水质不稳定,困扰着郑州人的亲水梦。如今,在不取用地下水、不引用黄河水、不使用南水北调水的前提下,生态水系循环工程,让城区主要河道均受益其中——通过环城水系水网循环,将为郑州市生态水系提供经济、可靠的水源,提高中水利用率,有效补充地下水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循环利用,大大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而且,循环利用的水资源在润泽城市的同时,还可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用水、环卫保洁等,让郑州这座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的名片更闪亮。

“先看后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实现水系之间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管理,提升水生态维护效能,是郑州市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的一大特色。”郑州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以提升现有水资源管理效率和优化配置水平为着力点,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最大限度发挥工程作用,积极挖潜沿线用水需求,布设取水设施,并把工程与周边生态项目相结合,作为人工湿地、公园景观等生态项目的水源补充,实现环城生态水系的动态循环,提高生态水利用效率和效益,让水的这趟“循环之旅”发挥更大作用、造福更多百姓。

两岸垂柳淡如烟,一脉清波映画帘。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水清、河畅、湖美的生态环境,新一年的郑州,依然很拼。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