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增长、大变局、不确定性因素激增的时代之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把公司做小才是生存的王道。小而精的公司模式同样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活得更长。“小”不仅是指团队规模,还是指聚焦专注于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在高度竞争中实现健康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
当下创业应该“公司做小,能量做大”。真正衡量一个公司能力大小的,不是团队有多少人,办公在不在高档写字楼,营收规模做得有多大,关键在于拼人效比。用最少的人、最低的成本、最灵活的经营方式,创造出最大化的效益,并巧借人脉、媒体、资本、智力等杠杆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这个世界的真相,即它的真实结构就是一层一层彼此交错的网。在每一层网络中,你接入的资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当你的能力上升一个层级,你都会接入更高一级的资源网络,这个时候会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被卷进来。杠杆效应可以创造四两拨千斤的价值,让你快速地实现向上破圈,释放更大的能量影响到更多的人,进而直接提升营收规模和利润。
当下,借助社会商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构建共享型公司组织是实现低风险创业,应对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关键。
比如,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完全可以低价外包,市场、品牌和商务统一整合为新媒体部门,在用工成本上尽量用合作关系取代雇佣关系,熟练运用智能化工具和平台取代客服、设计、人事、文案。固定开支较大的办公成本完全可以省掉,将办公地点搬到咖啡厅、民房、共享空间、线上等地方,甚至可以忽视掉物理空间办公。
相信这些操作,至少可以让创业运营成本节省50%,效率提升两倍以上,也更容易发展成“小而美”的状态。
举个例子,一家媒体公司50多名员工年营收3000万元,净利润为负;一个自媒体博主,3名员工年营收600万元,净利润为300万元,并且发挥的能量远超媒体公司。这一类的对比在当下创业环境中很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抛开利润谈营收就是对自己创业的不负责任;其次,部门人员齐全的公司形态不一定是优势,很可能是负担;第三,“小而美”的项目一定拼人效、拼现金流,虚胖的体格更容易栽跟头;最后,超级个体在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加持下,遵循着轻资产、低成本、低风险的创业原则,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趋势。
这样的例子无疑在提醒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对于创业者来说,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利益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风险的累积。相反,通过精细化运营和高效利用资源,即使在较小的规模下也能实现稳定的盈利和持续的发展。
此外,随着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超级个体的崛起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特定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超级个体不仅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还能通过平台化和网络化的方式,与更多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把公司做小,能量做大”还是一种强调精细化管理、业务聚焦、组织优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营理念。通过实践这一理念,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灵活性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小”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的效率低下。通过降低公司的体量,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
“能量做大”则是在做小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加强团队协作、激发员工潜能等方式,使企业能够以更小的规模实现更大的产出和效益。这种能量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包括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等多个方面。
“做小”意味着企业要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和优势领域上,避免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风险。通过聚焦核心业务,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能量做大”则是在业务聚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和升级,使企业在核心业务领域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这种能量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做小”还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上。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等方式,企业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灵活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决策的快速执行,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能量做大”则是在优化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等方式,使企业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组织。这种能量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更大的成就。
因此,对于当下的创业者来说,“公司做小,能量做大”既是一种创业策略,还是一种经营理念。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和成本,还能提高人效和现金流,用重构建的思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创业者也要关注商业趋势的变化,积极适应和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财经作者陈琦
知名财经作者、资深媒体人、凤凰卫视特邀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