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发现你一个特强的本事。”儿子带着钦佩的小眼神望着我说,“你那么早起来跑步,然后再洗澡、洗脸、刷牙、收拾东西、去上班,竟然全程都不用开灯。”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算是“本领”,还“特强”。经孩子这么一说,认真还原了一下整个过程,我觉得这也真可以算“本事”,而且还真有“童子功”。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上学,在我心目中,早早到学校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一件事,用如今的流行语来说,那便是“卷早到”。80年代初的豫东农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钟表算是“奢侈品”,所以算时间靠“看星星”和“听鸡叫”,闹钟更是罕见之物。虽说没有精确的时间计量,父母凭借着经验,大致也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而在我心里,还有另一个标准——天亮,如果天黑蒙蒙的,算是“早”,要是天亮了才起,那就是“晚”了,我会非常伤心。

天不亮就起床,照明自然成了一大难题。那时的农村,通电的家庭为数不多,油灯依旧是家庭照明的主力。而点灯需划火柴,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颇为麻烦。于是,摸黑穿衣的本事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练就。每晚睡前,我会将衣服按顺序摆放整齐,凭借摸扣子、领子、裤缝、裤鼻等这些标志,来分辨正反与前后;睡前穿好袜子,把书包也收拾妥当,挂在门后,这样开门时便能顺手拿起。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也便成了孩子眼中“特别厉害的本事”。其实,在我这一代人里,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本事”。参加工作后,我的第一位室友,是一位新生儿科医生,经常深夜回来,也是摸黑洗漱,悄无声息。实在需要开灯,也只开阳台灯,室内微微亮即可。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早已改善,照明已不再是问题,但这“童子功”依然在线。每天清晨,当家人还在睡梦中,我就能悄无声息地完成起床、穿戴跑步装束、跑完洗澡、换衣、收拾东西等一系列动作,既不会打扰到他们休息,又能为自己赢得一段静谧的独处时光,或思考当日计划,或放松阅读片刻。

摸黑穿衣,不仅仅是本事,更是那个艰苦却又充满纯真年代的一个小小印记,承载着我们对过往岁月的一份特殊情感和深刻记忆。

摸黑穿衣,更像是一粒习惯的种子,已在孩子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无论大小,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我们独特的财富,塑造着我们的人生,影响着我们与下一代的传承和交流,就如同这摸黑穿衣的本事,虽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和生活智慧。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