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梁宸瑜 宋莹玉
4年过去了,钱远(化名)逐渐接近公考岗位的年龄限制。
“限35岁以下。”此前,《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施行后,《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被废止,新规仍保留了“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的报考年龄限制。2019年,新修订的《公务员录用规定》再次明确了这一规定。
这意味着,两年后的他将不再符合条件。虽然此前多个省份明确将公务员招录年龄上限放宽至40岁,但也带着不少附加条件限制,如岗位、学历等。
各地省考报考资格中的年龄要求均是“满足一定条件,部分可放宽至40周岁”。
过去几年,为了实现进入体制内的目标,他已经尝试了8次考公,花费数万的资金、大量的时间精力,最接近目标时,他笔试第一进入面试,但最终成绩却排第二位,仅差0.4分上岸。周边亲朋中,既有一次上岸的好朋友,也有堂哥考公6年才达成心愿。
而他还在坚持,“考公很难,大龄青年坚持考公更难。
以下是他的自述:
入职两年后 裸辞编制工作
2011年,我还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临近毕业,正需要找工作。因为新开通了许多新的高铁路段,那年各大铁路局招聘很多,急需用人,而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了赶上这波铁路招聘风潮,学校便将我们许多跟铁路相关的专业统一调整为另一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新专业学了约一年时间,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速成班,目的或许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当时,我们许多人和铁路局签下了就业协议。
我在2012年6月毕业,于7月14号入职了云南曲靖市罗平县的铁路局。当时许多同学都去了外地的铁路局,因为郑州本地铁路局招聘很少,大家都选择了外地城市,而像我一样选择跑到云南的同学大概有十几个人,这也是我们当时商量后的结果。
我以前去过昆明旅游,那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而且刚毕业时,我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想跳出我熟悉的圈子看看其他地方,所以对于去那边工作,我带着一些幻想和憧憬。但当我真的到了那边县城后,第一感觉就是很“破”,经济发展好像不太好,跟我老家信阳固始县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心里其实有点失望。
入职后我的工作是检修工,主要任务是巡视铁路线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检查我所负责线路的道岔、钢轨、轨枕等线路设备,做好维修和养护。这份工作不管是大专还是本科,都需要去现场实际工作两三年,积累足够的经验,而一般分配负责了某个路段,也不会被经常调换,因为每一段铁路会设置一个工区,大概有一二十人,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维护这段铁路的设备。
干活时最害怕遇到雷雨天气,会给我们增添许多工作难度。那时我在罗平县所负责的站点在山区,既远又偏僻,所以还需要提前坐车去站点等着,而我们只要一收到作业通知,就不得不背上重约三四斤的工具包,走上钢轨开始巡检了。
其实铁路的工作有些枯燥,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操作,就像拧螺丝一样,只要收到作业通知,铁轨在这个时间段没有火车通行,是“天窗时间”,我们就要去巡视,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我慢慢感觉到自己或许不适合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算是技术型工作,但我总是感觉自己没“开窍”。比如相同的任务,同事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而我可能需要两个小时,其实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对于不擅长的事情,人总是越做越没信心。
2013年7月的时候,老家有个老人去世了,但是我直到9月才回家,那也是我去那边工作后第一次回家,第一次有了离职的念头。就这样工作到2014年6月,我和我们的工长提了离职,我说感觉自己干得没劲。我们工长人很好,他说现在工作不太好找,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再谈这些。
从现实待遇来说,这是一份国企工作,我刚入职时刚好赶上铁路提薪,当时到手4000多元的工资,其他过节福利包括节假日双休这些都很好。那时经济环境还非常好,经常听到外面收入有多高,这些信息让我心里有些躁动,尽管心里纠结了挺久,但最后我还是直接裸辞了。
从销售到创业再到扶贫专干
裸辞后我在家待了一段时间,那时我23岁,既没有生活负担也没有太大压力,正好手里有点钱,虽然也不多。离职的时候,单位又一次性把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一次性都给退了,大概有两三万,我也根本没担心过找不到下一份工作。
大概同年11月,我尝试去郑州找工作,发现能做的全都是类似中介的工作,待了一个多月后我就回家了。因为裸辞后面被一个朋友骂得够呛,还是当时年纪太小了,什么都不懂。
2015年初,我做了一份对我影响很深的工作——在广东惠州跑了一年的销售。公司主要做企业管理培训,平时会给一些老板上课,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邀约老板来上课。这份工作虽然不长久,但对我性格的影响是最大的。以前我很内向,不爱跟人接触,但跑了一年业务后,感觉自己什么人都能打交道说话了,像是从骨子里改变了。
在培训机构工作时,大家在办公室闲聊,有几位经理头脑比较灵活,一直想创业。听得多了,我也有了类似创业的念头,后来听说我们县创办了一个农村淘宝项目,对应的是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我也兴冲冲地回家开始创业了。
农村淘宝说白了就是利用平台做代购,帮农村不会网购的人买东西,我还有平台的提成。但是随着项目的改动,对于开店者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刚开始或许一台电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操作,但是到后面每次改动,会新增一些开店条件,比如有多大的实体门面店一类,对于开店者的经济实力也无疑有了要求,这也意味着投入变多,收益相对变少了。
到2018年时,我每个月收益可能只有两三千,无奈之下,我只能兼顾做村里的扶贫专干,协助村干部在办公室里把资料做成表格,报给县里有关部门,给我新增了一笔收益。这也算是我第一次与体制内有了交集。
选择公考,想把握人生的确定性
零零碎碎的工作,慢慢做到了2020年。随着我的工作收益逐年降低,我突然意识到,即将走入30岁的我依然浑浑噩噩,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做生意会突然不景气,而突发的意外如疫情可能会让资产清空,只要进入体制内或许能带来我想要的“稳定”。
那天我习惯性打开朋友圈,看看朋友分享了什么内容,突然看到有朋友说县里编制岗位招了有200多人。我当时就非常惊讶,因为以前我们县招的很少,大概有3、4年没有招过新人了。
当时我心想或许这是一个机会。我赶紧去搜了一下官网,注意到是9月底发布的公告,10月份就要考试了,准备时间或许也就不到20天。和一个朋友商量后,我俩决定一起搏一搏,参加事业单位的招聘,而为了准备那次考试,我们一起报了培训班,当时我本来想报便宜点的,我朋友说你就报最贵的,反正考不上钱会全退,我记得学费好像是16000左右。
以前我对公务员带着一些刻板印象,在培训班学习,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考公的圈子,了解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个培训班里约有五六十人,年龄最小的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大的有踩着公考限龄线35岁的。
我家距离培训的地方骑车需要半个小时,为了准备这次考试,我把当时的淘宝店拜托父母帮忙看顾,我曾经的工作经验,对于即将到来的公考没有一点帮助。早上8点半开始,晚上6点课程结束,其余时间就是自己的学习时间了。很久没有学习,对于我这种脱离书本很久的人来说,想进入状态有点难,而且到了30岁,我的记忆力也有所下降,但是我别无选择。
其实我心里有些侥幸,因为事业单位的考试相对简单一些,我当时也只需要考一门,很多都是需要记忆性的知识点,每天重复地刷题,尽管我当时非常努力,但第一次考试还是滑铁卢了。我选择的岗位比较热门,报了40多人,我考了67.9分,成绩排到了第五,但是换成其他岗位我的成绩甚至可以排到第一,尽管失败了,但我也算是收获到一些经验。
这次考试后,因为事业编单位限制条件太多,对年龄、学历、专业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再三考虑后,我决定换个赛道,做好准备后再去考公务员。2021年初,我报了一个网络教育的非全日制法学培训班,类似专升本,从电子信息换到了法学专业,通过线上授课、考试后,最后可以收到毕业证。
笔试第一进面 却与“上岸”失之交臂
我这几年陆陆续续参加了大概8次公考,有省考、国考。但是真正进了面试的仅有两次,第一次进面试在2022年,但当时名次不好,排在第三位,所以当时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尽管失败了,但我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最让我遗憾的是今年的省考,我以第一名进入面试,却没能上岸。由于报考的司法局岗位只招1人,最终我和其他两个人一起进了面试,公考一般面试顺序排在中间会好一些,但是我的面试顺序排到了最后一位,面试后最终成绩我排到了第二,和第一仅差了0.4分。
你能想象我的那种落差吗?考了那么多次,笔试第一进面,最有希望的一次,我却没能抓住机会,这对我的打击确实很大,沮丧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收拾好心情。
其实在2020年底我的淘宝店就已经关闭了,这些年我在老家固始县本地最大的一个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工作,白天要坐班,我只有晚上可以学习,以前没有二胎时,学习时间还挺充足,但是现在可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有时间。考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系统学习,而我现在的学习却很碎片化。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继续考公。
该怎么解释这种心情,工作越久,我越想考公,想要换个稳定的工作,要不上岸,要不一直考到年龄线为止。和刚开始考公时相比,我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强的意志力了,现在更多像是高中复读一样,磨也要磨上岸,就像唐尚郡考大学一样,每次成绩都有起伏,只是在磨。
我在国家公务员局官网看到,2024年国考资格审查结束时,最终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比2023年国考的过审人数增加了约43.53万人。
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在卷,考公也在卷,以前的分数放到现在都不算什么高分成绩,大家的整体水平都在提高,而像我这样大龄考公的人有什么优势呢?大概是信念吧,经历了几次工作,积攒了社会经验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我也问过自己,如果35岁之前还没有考上怎么办?其实我也很迷茫,这几年参加考公的同时,也陆续有人找到我,想一起合伙做生意,或者换个其他业务工作,有的待遇比我现在的工资也要高一些,但是我都没有去做。因为我对现在的环境没有信心。
我做过心理预期,如果真的到了35岁还没有上岸,那我就去找一份收入高但不考虑生活条件、环境的工作,比如一些技术工人。我也遇到过一些和我有类似年龄、类似经历的人,大家都是处于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状态,全职备考的人很少很少,毕竟还要生存,有时不是自己想往前走,而是压力赶着往前。
我的帖子被看到后,很多人都来咨询我,问我对于考公有没有什么建议?如果考了一两次失败后,或许可以尝试换一个赛道,比如换个专业,或者考三支一扶,亦或者考虑西部计划等,这也是普通人进入体制内的渠道之一。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考公要趁早,年龄是不可逾越的沟壑,不要让它成为自己被逼无奈的选择。
考公要趁早,这不是建议,而是感慨。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正观特稿
正观新闻特稿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