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芊蔚


深夜十一点,32岁的中部省份金融分析师王鑫在出差途中打开软件背英语,做阅读理解。这种见缝插针式的考研备考状态,并非他一人独有。在照顾完年幼的孩子入睡后,37岁的张丽继续翻开考研资料,开始奋战,她形容备考的日子“人不人,鬼不鬼”。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18岁努力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快30岁就该考虑结婚生子了……这些被大多人认可的规则,被称为“社会时钟”。当大部分人努力顺应“社会时钟”前行时,也有少数人“逆社会时钟”而行。近几年,考研热持续,“大龄研究生”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这个群体被认为是“逆社会时钟”而行者。

在《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报考人数为438万,往届生为227万人,考研中往届生比例占比已然超过50%。自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越来越多的大龄群体也加入到了考研和读研的队伍中。

(图源网络)

在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硕士)新生统计数据中,像王鑫、张丽这样的“大龄考研人”并不少见。他(她)们没有完全遵照既定的“社会时钟”和一般人眼中的固定轨迹前行,而是选择“回炉”,甚至重新选择行业和方向,抑或重新选择一种自己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很庆幸,我还有重新选择的权利”

王鑫,32岁,武汉某大学研一学生

王鑫出生在河南一个小康家庭中,父母都是当年小有文化的读书人。

在询问王鑫为何在32岁的年龄选择读研时,他说:“我爸妈很强势,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选择都是他们替我决定。高考填志愿,本来我可以选择我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他们强制给我报了一堆财经类院校。”王鑫因此被迫学了四年金融,考了一堆证,然后进了一家金融公司。

“在别人眼中,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生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甘心。过去的生活虽然有普世意义的‘成功’,但我过得了无生气。”因此他想重新读书,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按自己的意愿活一次。

他考研梦回来了的同时,一起到来的还有摆满书架的一摞摞考研书。这种系统的学习生活已经很多年没再出现了。挤出时间太难了;找学习场所太难了;自制力太差了;背诵记忆也难……多种问题悄然现身。

“我常常拿咖啡续‘命’”,王鑫笑着说道。王鑫在备考时并未辞去工作,因此他只能在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经常在等地铁、中午午休、出差途中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英语单词,有时还会面临着其他人异样的眼光。

(王鑫桌子上摆满了咖啡)

“有一次我出差辗转了三个城市,凌晨才回到酒店,返回途中在高铁上打开软件背英语单词,做了几篇阅读理解,旁边的旅客也带着异样的眼神看着这位大叔在高铁上还振振有词地读英文。”

备考的一年期间,王鑫的生活基本就是三点一线——单位、家、图书馆。每天一睁眼就是学习,工作之余学习,下班之后还是学习,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王鑫没有多余的社交活动,全心全意的备战考研。

(王鑫在图书馆备战)

在考研倒计时的30天,王鑫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情绪中,无时无刻不在怀疑自己,整晚整晚的失眠,不得不依靠褪黑素来保证休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研初试结束。

最终,他考上了武汉某大学的研究生。开启了他的校园生活。

谈及从社会重返校园的感受,他笑着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以前的生活是疲惫的,现在除了辛苦,还有巨大的满足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感。”他脸上的笑容,是幸福的、满足的。

王鑫也焦虑过、迷茫过,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憧憬。“我很庆幸,我还有重新选择的权利。”这是王鑫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话,也是对大众的。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张丽,40岁,郑州某大学研三学生

郑州某大学教室,答辩现场。40岁的张丽身穿白色衬衫、黑色半身裙、黑皮鞋,只见她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拿起话筒,打开PPT,开始汇报。这是第一次见她的场景。

再见她时,她已在郑州某国企就业了。今年6月份才毕业的她,早早地就找好了工作,答辩过后,就到岗上班了。

张丽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独特的个性也造就了她勇于去选择不同的人生。她来自河南的一个小县城,已经结婚,还有个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非常稳定。

可时间久了,再加上自身的性格原因,张丽开始反感这样的生活,她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却不安于平平无奇的日复一日。她说:“我这个性格根本也不适合去讨好谁,而且公务员的生活实在太闲,我不太适应在这个体制内生活。”

已经37岁的她决定辞职重返校园读研。“公务员这个工作不好吗?为什么要去读研?”“读完研究生工作可就没现在这么好找了”面对家人、同事的不解和劝阻,张丽也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但看到录取名单的那一刻,“我发现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答案。”

37岁的张丽已经顺利上岸。但回忆起考研备考经历,她依然“压力山大”。

2021年,37岁的张丽决定考研时,距离考试的时间仅剩半年左右,再加上她已很久未系统的学习过,留给他的时间十分的有限。同时还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需要花费她精力去照看,使得她在考研备考时有很大的精神压力。

翻看张丽的朋友圈,“焦虑”二字很常见。备考期间,她经常转发一些诸如《有一种焦虑叫三十不立》《年龄大了读研,越努力越焦虑》等标题的公众号文章。

(张丽转发朋友圈的公众号文章)

“当我辞掉编制去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知道未来的路也许不会再平坦,但是我一定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持续学习新知识,远比公务员的‘养老’生活更让我有安全感。”张丽坚信,以后会更好的。

(图源The Weather Man 《天气预报员》)

谈及之前的生活,虽然有遗憾,但张丽并不后悔。她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没有这几年公务员工作的经历,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重返校园后的张丽,要平衡生活与学习,她也有过焦虑。她把自己的作息表排得很满,周一到周五上课,晚上的时间陪孩子,周末早上7点起,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后,上午图书馆学习,下午打球。虽然很累,但她很充实。“我不想再体验公务员的作息时间了,我感觉那是在浪费生命。”

大龄读研,有三四十岁的,也有五六十岁的,有普通人,也有社会名流。

去年,360创始人、53岁的周鸿祎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直呼:“太卷了”。

1992年,周鸿祎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被保送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攻读研究生, 并于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

时隔28年,周鸿祎决定重返校园继续深造,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

根据清华大学官网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58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成为中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内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学院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在全球的排名也非常靠前,如英国QS排名全球第15位,英国泰晤士报排名全球第16位,美国US News排名中继续位居全球第1位等。

周鸿祎在这个享有全球声誉的计算机系继续深造,与360集团当下的主攻方向十分契合。

“别让年龄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龄研究生的逐渐增多是正常现象。”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涌峰认为,教育与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在不断革新的社会中,保持学习的热情无疑是值得提倡的积极生活态度。

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认为,社会各方应放下关于年龄的固有成见,营造对大龄研究生更友好的环境。各类招考年龄限制不仅可能构成就业“年龄歧视”,更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

一名高校受访专家表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说,高校和全社会也应鼓励和支持大龄读研的有志者,为他们高质量完成学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只有当大龄研究生拥有更多、更好的价值实现的舞台,人们才会对终身学习葆有更高昂的热情、更持久的动力。

大龄研究生群体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一些新变化。南京师范大学一名社会学博士认为,与20岁出头的年轻人比起来,大龄研究生往往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心智相对更加成熟,研究方向和人生目标更加笃定清晰。同时,各个领域行业的起伏变化也挑战着人们的适应能力,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想要“回炉充电”,对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带着目标重返校园的大龄研究生,往往还会把求学的成果带回职场,帮助社会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在德国定居多年的自由媒体人梁友仁介绍说,在发达国家,大龄读研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些已有一定成就的学者或者离开政坛的政界人士,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会选择读研。

“当读研不再单纯为了学历学位、求职就业、升职加薪,这是可喜的现象。”梁友仁分析认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他们不向生活妥协,勇于在不确定性中追求新的可能,他们经历过风霜却不见世故,依然怀揣梦想,他们也在告诉大众:别让年龄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大龄研究生人名均为化名)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丰一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