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通常在每年的 12 月 21 日或 22 日,标志着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开始。
冬至在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皇家会举行冬季大祭,祈求列祖列宗保佑社稷江山;民间则有聚族飨宴、祭祖感恩的习俗,人们会提筐担盒,相互馈赠食物,陆游诗中“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描绘的便是这一情景。如今,在一些地方,民间仍然保留着“冬至盘”的传统,如浦东乡下,冬至期间子女会给父母送去丰厚的礼物,兄弟姐妹间也会郑重地走动拜访。
冬至也常常让人产生各种随想。它既代表着寒冷季节的来临,又寓意着新春的即将到来,让人憧憬着来年的美好。有人可能会在这一天想起已经逝去的亲人,就如一位小学老师听到学生说“奶奶因为家里死人了,今天把死人送到外地去”,虽知道是送亲人落葬,但孩子的言语中缺少敬讳,而老师的话也少了些人文关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个人来说,冬至可能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共享温馨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或其他美食,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它也可能是一个思考人生的契机,让人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展望未来的方向。
从自然的角度看,冬至是季节轮回的一个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地将逐渐从寒冷中复苏,春天的气息会慢慢临近。正如古诗所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寒冷的冬日里,我们期待着春天的阳光和温暖,也期待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还有各自独特的冬至习俗和庆祝方式。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着地域文化的特色。
总之,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情感和希望的时刻,它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温暖、思念、憧憬和期待。
作者:河南省智库文化研究院潘国亮
微视(河南)文化传媒中心
微视(河南)文化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