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富是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乐立村人,夫妻俩都在上海务工。2021年5月,他准备向兴义农商银行申请一笔贷款,但回一趟老家不容易,这让余正富有些纠结。
在同乡的推荐下,余正富关注了兴义农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乡情通”平台,通过平台的业务预约功能,向户籍所在地网点预约了便民快贷。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仅需上传基本的个人证件及收入证明材料,几分钟时间,他便在线获得了农商行5万元的授信。
“以往,办理贷款需要带上各种证照资料到网点,有时还要排队,这对于在外务工的人来说十分不便,现在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办理。”余正富说。
兴义农商银行现有网点52个,遍布27个乡镇(街道),近200个村(社区),是兴义市业务网点最多、服务覆盖范围较广、离老百姓近的地方金融机构。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
“乡情通开通运营半年来,平台认证人数达28721人,发布政务、村务信息3964条,业务预约1657次,线下安装摄像头169个,线上观看次数34989次,平台登录访问量106885人次。”兴义农商银行行长胡承江介绍。
“乡情通”不普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兴义市现有人口约93万人,在外打工的人有10万余人。而留守老人、儿童约30万人,平时村内相对冷清,最热闹的时节便是春节,春节过后,家中往往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部分偏远地区的留守老人、儿童由于对智能电子产品不熟悉,与外出人员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才能见面的情况很普遍,以至于子女的成长、学习、教育关爱、老人的健康等一直是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兴义农商银行聚焦民生需求,整合资源,从网点布置、提供便捷服务、增强服务能力上下真功夫、下实功夫,在服务软硬件设施上改造升级,从主动关怀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子女上学、老人就医、社保缴纳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创新外出务工人员金融服务形式,做实做优外出务工人员金融服务。
通过兴义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便可点击进入“乡情通”,平台内搭建有乡村时景、村务信息、乡镇政务、村村通、校园资讯、医疗健康、业务预约、社保核验、创业就业等板块,用户实名认证后,还可以进入乡圈,获取家乡的最新消息政策,老乡之间还可互动。
“创业就业板块,是与兴义市人社局合作,板块上会及时发布省外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兴义本地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获取更多信息。”胡承江说。
延伸金融服务,“乡情通”做的不仅是加法,更是乘法,这是金融服务机构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乡情通”接地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好用,接地气,很有人情味!”
兴义市郑屯镇郑屯村村民毛启波在使用“乡情通”后认为,在村委会办公室工作的他,从此有了一个好帮手。
“村里的大小事,通过‘乡情通’发布,比微信群发的效果要好,互动性更强。”毛启波说。
除了掌上信贷业务预约办理外,“乡情通”平台依托移动宽带在兴义市所有行政村内主要街道或人员聚集地安装了摄像头,在外务工人员可通过手机平台查看公共视频,实时了解村内变化,以解思乡之情。
进入乡圈,还可以在圈内发言、讨论、提问等,兴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也会在线答疑解惑,用线上方式加深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情感交流,真正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想要什么、担心什么、正在做什么,更好、更实际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目前,校园资讯、医疗健康、社保核验等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完善结束后将很好地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保卡年检等相关问题,让留守在家的老人及孩子感受到真切的关怀,免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乡情通”通乡情: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
服务好外出务工人员,是落实“六稳”“六保”的重要任务。
兴义农商银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依托自身资源,与技工学校、培训机构等合作,不定期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全力维护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为其提供就业咨询,引导帮助就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务工人员“就业难”的问题。
“乡情通”通了乡情,在农村收获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和老百姓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聚焦场景化建设、渠道平台拓展,优化客户体验。“乡情通”搭建了农村金融生态圈,实现服务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
兴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尤昌文表示,下一步,兴义农商银行将在“普”字上加力度、在“惠”字上做文章,走好“特色”路、唱好“主体”戏、练好“品牌”功、谱好“融合”曲,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共享“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为广袤农村注入发展新动能。(图文:魏天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