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莹

编辑/陈锋

很难想象,一个奔走在一线的科技公司创始人,已经一年没用过电脑和Pad。

他如何即时处理日常的工作和冗杂的信息?如何抓住行业前沿趋势并部署工作?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的答案是一副AR眼镜。戴上这副AR眼镜,祝铭明就会看到一个300吋的虚拟大屏,他可以多联屏工作,在中间处理工作信息、在左面看视频号、在右面刷朋友圈。 

图源Rokid官网

这是Rokid今年4月发布的AR产品Rokid AR Lite。这个空间计算套装,把一个大屏幕塞进75g重的AR眼镜,用户可以通过自带触控板的主机,像操控电脑桌面一样,操控AR虚拟空间中的各类APP。 

这几年,伴随AI、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Rokid想法一致的企业有很多,行业的普遍共识是,AR眼镜将成为AI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

市场的反馈也在证明。截至今年5月,WellsennXR预计,Meta Ray-ban智能眼镜销量接近200万副;祝铭明向连线Insight透露,Rokid AR Lite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超过三小时。 

一个问题在于,虽然距离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已经有近12年的时间,但AR眼镜仍不是个能被大众日常使用的产品,即便是技术不断完善、生态不断丰富,AR眼镜都似乎差点火候。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AR眼镜的使用场景、佩戴体验、价格生态都没有真正打动消费者。 

为了推动AR眼镜的日常化、时尚化、轻便化,11月18日,Rokid又交出了新的答卷。在Rokid Jungle 2024发布会上,Rokid推出首款基于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实现显示效果的AR眼镜——Rokid Glasses。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Rokid尽可能让消费者离“朋克世界”更进一步,也让外界多了一个观察AR行业的窗口。

图源Rokid官方视频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AI泡沫论”“行业融资难、赚钱难”等声音充斥着行业,一些玩家来了又走,像祝铭明“All in”AR的创业者并不多。时至今日,大模型风起,AR是不是泡沫,已经无需再争论。技术的升级、资本的涌入,透过AR眼镜产业,市场看到了AI行业的新希望。 

“AI和AR一定是一起发生的”,祝铭明告诉连线Insight。

今年,是Rokid成立的第十年,祝铭明依旧是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他向我们回顾Rokid的成长,预测AI、AR行业的未来,有骄傲、有期待,也有一些不如意,但就是没有想过放弃。 

在祝铭明看来,真正有前景的科技产业都会经历几轮泡沫洗牌,Rokid和AR眼镜都处在爆发的前夜。 

1、AR,是AI最佳的载体?

试想一下,有这样一副眼镜,你可以戴着它看全英文电影;你可以戴着它听音乐;你还可以戴着它识别一件衣服的购买链接……

11月18日,在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上,一副融合AI+AR路线的AR眼镜——Rokid Glasses让这些想象变为现实。 

熟悉AR头显设备的人都明白,佩戴体验、视觉技术、产品价格是AR眼镜的“不可能三角”。 在过去十多年里,这都是劝退消费者购买AR眼镜的重要因素。 

在祝铭明眼中,用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Rokid一直在用户的需求中做产品。之前的AR Lite是,如今的Rokid Glasses也是。 

图源Rokid官网 

不同于以往的AR眼镜,Rokid Glasses是个集时尚与日常为一体的消费级AR眼镜。从外形上,Rokid此次和传统眼镜厂商暴龙合作,在暴龙的设计下,Rokid Glasses采用了一体化结构布局,产品本身重量仅49g。 

据BOLON眼镜品牌市场负责人杨光在会上介绍,这款眼镜的设计上,也大幅强化了“减负”这个属性。暴龙将主板、电池等核心组件集成于纤薄材料的框架之中,一切以“佩戴舒适”为前提。 

也就是说,造型上和佩戴体验上,Rokid Glasses都更接近传统眼镜,这也让Rokid的AR眼镜从便携携带向日常携带转变。 

这时候,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消费者日常戴眼镜通常是为了将现实世界看得更清楚,AR眼镜之下,我们还能分清现实和虚拟世界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okid Glasses使用的是光波导技术。借助光波导技术的支持,该款AR眼镜能够在不影响正常视线的前提下,通过透明镜片展示出清晰细腻的虚拟界面,实现信息叠加显示效果。 

当然,最终消费者能否买单,价格是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像AR眼镜这样的新型电子设备,与其说找一个性价比的价格,不如说是找到一个具有市场接受度的价格。 

图源Ray-Ban官网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雷朋和Meta合作的AR眼镜“Ray-Ban Meta”。 

尽管雷朋产品的平均售价在 150美元-200 美元之间,而起价299美元的Ray-Ban Meta却能够在半数以上的专卖店中脱颖而出,成为畅销的商品。 

雷朋和Meta已经教育了市场,定价2499元的Rokid Glasses,加之光波导技术,显然较为符合大众的心理价位。

坦白来说,去年苹果Vision Pro的出现加速了AR/VR的概念市场普及,虽然Vision Pro销量折戟,但市场对新终端的需求和喜爱反而是被激发的。 

IDC中国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中国AR头显设备创历史新高,出货量达到了26.2万台,同比上涨154.4%,占整体中国市场AR/VR出货的36.1%。 

像Rokid Glasses、Ray-Ban Meta的出现,让“AI+AR”这个被视为消费电子市场的潜在爆款有了具象化的体现。当AR设备更加便携、日常,消费者自然会用真金白银投票。 

“使用Rokid Glasses根本不需要掏出手机,想问什么直接开口询问”,用祝铭明的话来说,Rokid Glasses是“所想即所得”。Rokid就像用户的个人助理,可以随时随地呼唤使用。

回顾消费电子行业,每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并非设计最夸张的,而是最日常、最好用的。换句话说,想要做一个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产品,就要回归大众。

以往AR眼镜有个弊端,很多人戴上去是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使用;抑或者是打游戏的VR设备,用户没用多久设备就“吃灰了”。 

在祝铭明看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交互不清晰。“当产品展现力(交互)不强时,你就需要靠产品后端的能力补充”,祝铭明向连线Insight提到。

去年开始,AI技术的发展给AR眼镜产业带来了质的变化。大模型的出现,意味着AI能够通过语音交互执行用户的命令,这让视觉和语音将成为新一代AI硬件的基础交互技术。 

而AI技术想要最终落地,AR眼镜被看作是继手机、PC两大终端之外的新入口。 

当AI浪潮涌来,用户体验上升,AR眼镜也终于迎来了爆发的契机。

2、十年长跑,祝铭明All in AR

AR眼镜不是新概念,Rokid也不是家年轻的创业公司。祝铭明见证了这个行业10年的起伏跌宕,有烈火烹油,也有冷静退场。

行业有两个记忆犹新的时刻:一个是2016年中国市场XR热潮兴起,当年有超过3000支创业团队进入,相关应用数量增长了十几倍,但热潮没过多久就冷却了。 

另一个是2019年,受益于5G、芯片等产业的带动,XR领域又迎来了新一轮爆发。那一年,Meta的CEO扎克伯格信誓旦旦地表示,1000万用户,是VR可持续、可盈利的门槛,一旦达到并跨过这个阈值,内容和生态系统就会爆炸性增长。 

如今,VR市场持续低迷,AR市场逆势增长。根据洛图科技最新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VR设备销量同比下跌了37.4%,占据了XR线上市场的43.7%;AR设备的线上销量同比上涨了9.6%,市场占比达到了56.3%。 

创业往往是挑战大于惊喜的,大部分的输赢也通常是靠坚持评判。 特别是在AR行业,Rokid是比较幸运能坚持下来的公司。 

祝铭明也看到了自己坚持的意义。十年创业,抛开前几年对人机交互技术的探索,2019年开始,Rokid一直坚定AR路线,从来没有偏离过方向。对于AR路线,他100%相信;对于产品决策,他选择“All in”。

到了今年,和祝铭明站在同一路线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巨头也加入其中。百度在百度世界大会发布小度AI眼镜,产品预计于2025年二季度上市;小米也被爆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AI眼镜,预计于2025年Q2发布,全面对标MetaRay-ban。 

一个大前提在于,今年大模型已经从技术比拼走到了场景落地的阶段,AR设备被看作是AI技术最好的硬件载体,与手机的二维交互不同,AI的刺激下,AR设备被消费者寄希望于打破三维,甚至是四维,这样的交互无疑更为高效。 

而想要实现这样的交互,这样的变化离不开行业头部玩家Meta的成功,也离不开像Rokid这样创业者的坚持,更离不开技术的迭代支持。 

正如上文提到,过去的AR眼镜经常被认为比较沉,佩戴久了不舒适,而Rokid想要突破,就要从技术下手。

从路线上看,目前行业的光学显示技术有两种,一种是Birdbath,一种是衍射光波导,后者在镜片轻薄、透光率上都有优势,但这个路线技术门槛高、成本高,且容易失败。 

图源Rokid官网 

这给选择衍射光波导路线的祝铭明和Rokid带来压力,但祝铭明的想法只有一个:把产品做得更好,把用户做得更好,把价值做得更好。 

如果产品技术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第一步,作为一个消费电子终端,内容生态则是用户留存、认可的关键,AR赛道更是如此。祝铭明曾多次强调,Rokid明面上看是一家人机交互的平台企业,但本质上是一个藏在硬件产品背后的系统软件公司。 

去年,祝铭明已经用AR设备把《黑神话:悟空》玩到八周目了,在Rokid社区里,有很多人都用AR眼镜完成了黑神话悟空的通关。 

“用户在手机习惯的主流生态应用和内容,Rokid几乎都迁移过来了,不需要额外学习”,祝铭明坦言。

这背后,是从创业以来,祝铭明就坚定走生态开放的路线。截至目前Rokid生态的注册开发者6200+、企业开发者2500+。 

想让这些生态丝滑地运行起来,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 在创立Rokid之前,祝铭明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做操作系统的,Rokid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很强的操作系统基因,这个基因就是硬件能力,芯片、半导体、空间计算、多模态AGI。 

正是由于产品的打磨、生态的丰富,Rokid的成长性一直备受关注。 

来自资本的关注,对创业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利好。这让Rokid能够在行业起伏中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产品创新,等待爆发时刻的到来。

3、AR眼镜距离“iPhone时刻”有多远?

这几年,AR行业有个明显的变化,产品路线越来越清晰,产品定位越来越靠近用户,行业开始期盼着商业化的到来。

特别是像Rokid这样的企业,伴随产品和生态的丰富完善,市场报以的期待也会随之增高,怎么赚钱是Rokid需要回答的问题。 

按照祝铭明的说法,成立十年的Rokid,如果它还是一个商业上很幼稚的公司,是很危险的。从2021年开始,Rokid就正式将营收的增长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他告诉连线Insight,Rokid过去四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今年预计增长率也将超过100%。 

从营收上看,Rokid这几年的增长有目共睹,但细分来看,其实有些隐忧。消费电子产品的商业化路线,无外乎B端、C端两种。 

过去几年,用B端打开市场,是很多AI公司商业化的路线。道理很简单,B端的利润能够得到保证。

Rokid也是如此。Rokid的AR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综合体、博物馆、网红目的地、在线教育等工业、文旅场景。在过去的一年里,Rokid在全球文博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9%,其AR眼镜服务的用户数量突破了250万大关。 

而C端方面,祝铭明告诉连线Insight,今年Rokid C端营收比例超过60%,明年预计会达到70%。

不过,整体来看,由于空间计算概念刚刚被行业接受,距离落地还有距离,因此,AR行业C端市场还有很庞大的可被挖掘的空间。 

一个行业初期,用户的认可和商业化的加速都要靠市场的教育,巨头教育市场的意义往往比创业公司更大,但在AR行业,巨头们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今年1月,苹果Vision Pro开启预售,虽然不足半小时就全部售罄,但后续在中国区发售并没有引起像iPhone、iWatch那样的全民关注,甚至没有上架电商平台。 

Rokid和行业内其他AR企业还在努力。

此次Rokid Glasses发布会上,为了打破AR眼镜在场景上的限制,Rokid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生态场景。 

在办公场景中,Rokid和钉钉一起推出了全新的AR办公模式,戴上Rokid Glasses可以随时查看钉钉聊天并回复,也可以通过眼镜随时查看日程提醒、加入视频会议; 

在电商场景中,Rokid与淘宝合作,用户戴上Rokid Glasses可以使用3D商品展示和虚拟样板间功能; 

在娱乐场景中,Rokid和爱奇艺合作,Rokid Glasses支持3D内容生态,空间多屏显示、空间交互以及云台模式等功能…… 

基于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祝铭明直言,Rokid Glasses的反应时间比以往缩短了两倍。

祝铭明给连线Insight举了个生动的例子,用户在商场里看到漂亮衣服,戴上Rokid Glasses就可以识别链接,不需要拿出手机进入应用、扫描、识别,不用担心与心仪的产品擦肩而过。 

某种程度上,Rokid Glasses已经很接近手机的碎片化能力,但要达到“iPhone时刻”,还需要很长时间。

图源Rokid官网 

从时间上看,Google Glass几乎和智能手机同时出现,手机率先占领消费者心智,也催生出苹果这样的全球级消费级电子品牌,AR眼镜行业的玩家们则在长跑中不断寻找突围的机会。 

“C端商业化还是需要行业一起去探索,Rokid希望承担的是先行者的角色”,祝铭明提到。 

今天的空间计算行业,就像是距离初代iPhone发布还有3年的手机行业,处于一个积极探索和期待的阶段,也就是说,AR眼镜要走向大规模普及起码还要三五年时间。 

推动行业向前一步,这并非举一家之力可以完成的事,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 “你就扎扎实实往前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祝铭明保持着耐心。 

(本文头图来源于Rokid官网。)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