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彬

封面|    百度
2024百度世界大会如约而至。这是百度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他们集中对外展示最新技术、产品与成果的平台。    
李彦宏每年都会在大会上发言,去年他讲的是“手把手教你做AI原生应用”,今年更进一步,强调 AI 应用已经爆发, “我们即将迎来AI应用的群星闪耀时刻。”    
过去两年,李彦宏不遗余力地对外阐述观点,介绍百度在大模型领域的进展,还有一些预言式的论断。    
这些言论过去总是能引发人们密集的讨论——比如开源模型是智商税、卷模型不如卷应用、智能体是最看好的AI应用方向等等。    
一些争论至今仍然没有停歇,但更多观点正在得到印证——模型的内卷热潮正在消退,越来越多的AI应用开始出现。更多公司开始押注智能体,微软、谷歌、亚马逊等海外巨头都开始推出智能体相关应用。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来临时人们的狂热、误解与不知所措,李彦宏选择从本源出发,跨过那些表象的纷纷扰扰,穿墙而过。他要打破那些固有思维下的高墙,直抵人工智能的核心。

他在会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不是三五年就结束,更像是三五十年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一次彻底重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01|        应用来了        

过去一年,大模型从热潮到慢慢趋于冷静。早期的狂热渐渐褪去,行业开始回到地面、落到现实,人们预想中的更强大的模型似乎并没有出现。    
备受期待的GPT-5受制于数据稀缺、架构局限乃至训练成本过高等问题,也迟迟难产。国内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们将高额的融资砸向短视频平台,用一波又一波疯狂的投流内卷获客。甚至一些人已经开始担忧,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泡沫。    
和国外相比,中国的AI从业者们似乎更急迫一些。模型的内卷更早一步消退,人们更注重模型的落地与应用。尽管中国市场上仍然有数百种基础大模型,但比拼的核心仍然是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李彦宏是最早强调应用重要性的从业者之一。早在去年3月文心一言发布之初,他就在媒体专访时强调,应用才是大模型更大的机会。不过那时少有人赞同,尤其是中国的大模型初创公司们。一些市场分析称这是百度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希望人人都使用百度的模型底座,是百度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    
现在更多人看到了应用的价值。过去一年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的陡峭增长算是佐证之一。今年5月份,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还只有2 亿,仅仅半年不到,这个数字就飙升至超15亿,半年增长7.5倍。相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万次,增长约30倍。李彦宏称,这是过去18个月中国大模型应用爆发的缩影。     
但至今似乎仍然没有一款AI “超级应用”出现。我们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种类繁多的AI应用,AI角色扮演、智能助理乃至文本续写等等,但很少有应用取得诸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发性增长。    
李彦宏认为人们对AI“超级应用”的期待是一种“陷阱”,不是必须要出现一个DAU 10亿的App才算成功。但在AI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的“超级应用”要更重要,只要能对产业、对应用产生大的增益,整体的价值就会比移动互联网大得多。    
为此,他专门将这次大会的主题定为“应用来了”。他希望可以将百度的探索出来的方法和途径分享给大家,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他在大会上说,百度不是要推出一个“超级应用”,而是要不断地帮助更多人、更多企业打造出数以百万“超级有用”的应用。
百度在这次大会上推出基于大模型的100个产业应用就是样板之一。这些应用涵盖了制造、能源、交通、政务、金融、汽车、教育、互联网等众多行业。    
普通个人也可以在大模型时代随心所欲地创建应用,而不再需要专业的编码能力。李彦宏在这次大会上发布了一款名为“秒哒”的代码创作工具。    
和过去的辅助生成代码工具不同,这是一个不需要写代码就能实现任意想法的软件,并不需要使用者具备代码知识。李彦宏对此尤其兴奋,称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多智能体协作工具”。    
李彦宏在会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百度之前也推出了代码辅助生成工具Comate,但它赋能的只是程序员那么一小比例群体。现在秒哒可以让更多普通人也具备开发应用的能力,“想象一下,当数亿甚至数十亿人都具备这种能力时,对创造力的激发,是辅助代码生成工具无法比拟的。”     
具体而言,秒哒无需代码编程,即可以基于文心大模型思考、规划等能力,实现对不同类型智能体的调度、编排,进行多智能体协作,也可实现网页检索、iRAG、地图API等多类工具调用。这意味着,个体不需要去招募项目经理、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自己就可以指挥多个智能体来协同完成任务。
大模型浪潮的起落之间,李彦宏仍然是中文互联网上对AI未来最坚定的信仰者,“手握”秒哒,他在台上喊出,“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心想事成,我们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赚钱的时代。”    
基于秒哒这类开发工具,应用或许会在大模型时代爆发更大的机会,Open AI创始人Sam Altman口中“一个人的百亿美金公司”将会加速实现。        

02|在混乱时,一定要对外发声

大模型爆发已有两年之久,仍然热衷于在公开场合对外发声的“大佬”,似乎越来越少。其实,他本可以像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一号位一样,做好“幕后”工作。这是更安全的选择,但他仍然执着地想要对外表达和输出。    
过去几年是李彦宏对外输出最密集的阶段。据统计,李彦宏在公开场合提到“人工智能/AI”500 多次,3年间的40余次演讲几乎次次涉及AI。但凡对AI有兴趣者,无论是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还是极客、学生,李彦宏都要向他们“安利”AI。    
他的一些言论总是引起争议,例如卷应用还是卷模型,开源闭源之争等。他最早的表述是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后来进一步阐述为“开源模型就是一种智商税”。这让不少从业者公开表示反对。    
某种程度上,双方的讨论有些对不上号。李彦宏的说法并非在否认开源的价值,而是从企业实际应用的角度着手,探讨商业模式和成本效率问题。“当你理性地去想大模型能够以什么样的成本给我带来价值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永远应该选择闭源模型。”    
他也对外解释过,他并不是强调开源没有存在的价值。他的判断逻辑是基于落地,“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要的就是大模型能够带来价值上的增益,只要一算账,就会发现开源模型是没有机会的。”    
一些行业人士的反对可能也混淆了开源模型的概念。事实上,和传统软件行业的开源不同,传统概念里的开源并不能适用于当下的大模型产业。AI大模型比传统开源软件更复杂,很多开源模型并不能拿来即用,那些宣称开源的模型往往也有诸多限制,仍然需要一系列的调试和训练。   
今年6月,《Nature》甚至在报道中直言,许多科技巨头宣称他们的模型是开源的,但并非完全透明,他们隐藏了大模型更核心的数据和训练方法,外部人员无法访问。     
李彦宏也知道他的一些言论会引起争论。但他认为自己必须要站出来对外发声。他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说,现在AI行业的状态是混乱的,各路人士都在对AI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如果这时候他们不发声,就会被外界带偏。    
“所以,不管我讲智能体也好,讲开源也好,其实都是在试图影响外界对于AI当前发展状况的理解,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如今,李彦宏受到的争议少了。全球开源促进会OSI明确了开源AI新定义,按照新标准很多模型只是“假装在开源”,智能体更是成为过去一年来 AI 行业的共识。    
今年,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等海外巨头等越来越多的巨头公司都开始押注智能体,比如微软今年10月一口气发布的10个商业智能体,涵盖从销售、服务、财务等方面,谷歌推出的智能体平台Project Oscar 等。    
但纵观国内外大模型公司,像百度这样把智能体作为大模型最重要的战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的公司并不多。这样的判断并非凭空产生,从李彦宏过往的对外发言中,你可以找到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    
他早在2017年出版的《智能革命》中就强调,人工智能事业第一个要跨越的障碍就是如何落地,一定要给用户带来实际效益。这或许是他在大模型爆发之初就提出应用价值的源头。从应用出发,他后来才进一步提出智能体是AI应用最主流的形态。    
今年的世界大会上,李彦宏终于可以喊出智能体将迎来爆发点。会上,他们展示了4种不同类型的智能体,包括公司类智能体、角色类智能体、工具类智能体和行业类智能体。    
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相关智能体,比如比亚迪、联想、沙宣、洋河等企业都开始使用公司智能体来代替传统的官网,来和消费者更好地互动。    


比亚迪在百度 App 中的智能体
百度还在大会上发布了全新产品“自由画布”。这是由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联合开发的一个工具类智能体。简单来说,自由画布相当于是一个大模型加持的白板,你可以利用它创建故事、漫画乃至视频,实现真正的输入、编辑、创作和分享自由。

03|是人工智能选择了百度

2020年是百度成立的20周年,他们专门拍了一部名为《二十度》的纪录片。那时大模型热潮尚未爆发,人工智能也并非热门赛道。    
李彦宏在纪录片中有一段独白,他说,人工智能和百度的契合点是天然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公司需要做人工智能的各种各样的技术的话,那我们肯定就应该是这样的公司。”即便是未来五年、十年没有商业回报,他们也要坚定投入。    
也是在那一年的全年财报中,百度改掉了过去称呼自己为一家“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的说法,开始正式称自己为一家“AI 生态型公司”。但直至大模型热潮涌来,更多人才开始注意到百度在AI领域十多年的苦苦求索。    
事实上,百度是全球最早开始人工智能探索的公司。早在2013年深度学习技术刚刚开始迎来突破时,他们就成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这是全球企业界第一家以深度学习来命名的研究院。李彦宏在研究院成立后说,未来十年百度的重心都将放在人工智能领域。    
过去十多年时间,百度在人工智能研发上投入资金超过1700亿元,是中国互联网中对人工智能研发时间最长、投入资金最多的公司,甚至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如此。杨立昆也在自己的著作    《科学之路》中评价说,百度是最早部署商业化深度学习系统的大型公司之一,领先于谷歌和微软。         
当下大多数大模型时代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几乎都和百度发生过交集,诸如吴恩达、    Dario Amodei 、Jim Fan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百度也被人们视作是AI业界的黄埔军校。         
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Dario Amodei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百度硅谷的 AI 实验室担任研究员。领导 Nvidia 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 )智能体研究工作的高级科学家Jim Fan曾经在百度实习。
Geoffrey Hinton今年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作是“深度学习教父”,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2012年全球互联网巨头争相竞拍对Hinton团队的投资时,百度是其中出价最高的,一度出价4400万美元。但最终由于Hinton希望留在美国,加入了Google。        
但这些对技术与人才的高额投资很难在早期收获显著的商业回报。过去十多年时间,李彦宏押注的人工智能赛道起起落落,一度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李彦宏似乎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认为百度天然具有人工智能的基因,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项目,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人与机器对话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书中说,与其说是百度选择了人工智能,不如说是人工智能选择了百度。“这是百度基因里的使命。”        
时间总会给出回报。比如今年百度萝卜快跑的出圈。百度早在 2013 年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过去十年一直坚持压强式的、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直到今年萝卜快跑发布了第六代无人车,所搭载的百度Apollo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惊艳众人,才开始被外界看到。        
百度智能云现在已拥有中国最大的大模型产业落地规模,一半以上的央国企和大量民营企业都在百度云进行AI创新。今年二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长达14%,来自人工智能和基础大模型的收入占比接近9%,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一些百度原有的业务也在AI加持下得到重构。最明显的例子是百度文库。这一诞生已有十多年历史的互联网产品,在AI时代一跃成为生成式创作最好的载体。这次世界大会上发布的自由画布更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诞生的全新产品。        
李彦宏说,百度信 AI,不是今天才信,也不是两年前才信,而是十几年前就信这个东西。所以文库的改造也好,或者说非常坚决地做一些在大家看来是全新的东西,没有太受 Legacy(传统)的束缚。他更进一步地表示,“我们真正的Legacy就是我信AI,一旦你把这个东西当成 Legacy,这些东西其实就都很好解释,我就是在做我多年前一直想做的事。”        
大模型热潮爆发后,市场开始不断认可百度在 AI 上的价值。去年,《时代》周刊评选首届全球百大AI人物时,将李彦宏与特斯拉CEO 埃隆·马斯克、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 AI CEO萨姆·奥尔特曼等共同评选为全球AI领袖。《时代》周刊在评语中写道,“李彦宏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长期投身于 AI 发展的浪潮。”        
最近,调研机构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全球AI生态全景概览》同样指出,在全球AI生态全景中,百度与谷歌、OpenAI 一同位于AI-Native Giant同一象限。    

   
沙利文报告截图    
“人工智能很像是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这意味着它不是三五年就结束,不是一两年就出现‘超级应用’的过程,它更像是三五十年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非常彻底的投入。”    
李彦宏在会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大的投入,同时需要不断地传播这种火种,让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公司,能够理解这件事情对他们的意义,并很好地利用这些新的技术能力。    

他认为,这需要长期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三者结合才能达成。这既是李彦宏个人的坚持,同时也是百度24年的注解。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