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在每个月将本月的一些关于“热点时评、创业观察、商业思考”的朋友圈动态整理出来,这些碎片化文字是个人的原创观点和真实感悟,分享给广大读者朋友们。
热点时评:
1.越是旅游产业主导的城市经济越落后,主打红色旅游的城市更是如此,江西、贵州、云南、四川尤其突显。旅游城市主要依托于不可再生的文旅资源消费,且文旅资源又大多被国企垄断,很难实现藏富于民,自身基于区位和基建劣势在招商引资上的能力受限。这些年出现文旅竞赛和消费低迷,最受伤的莫过于它们,文旅产业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业、税收和增长动能)远比不上制造产业那那样旷日持久,因此必须主动引导一些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西部。
2.房子一旦没了增值空间,回归“房住不炒”本身就是在不断削弱金融属性的过程,毕竟“买涨不买跌”几乎是共识,然而房价普遍下跌的态势只要开了头就会持续步入下行周期,这是一种不可逆且无法人为干预的市场力量在主导。当下,各地普遍用降房价、降利率、降首付、商转公、返契税等手段激活存量房地产市场,短期内会有一定促进效果,中长期会让民众回归理性,其本质就是在用软着陆的方式留给房地产风险缓冲的时间。
3.在做风险投资之前,我主要研究二级股票市场,在做风险投资之后,我主要看的就是餐饮赛道,在做财经媒体人和行业观察者之后的这两年,我尤其反对普通人炒股和餐饮创业,这两个领域绝对可以让你快速返贫。
最近评论A股,引起了朋友圈一些微信好友的反驳,他们表示国家刺激股市提振经济是好事,作为财经大V应该支持,而不是唱反调。个人认为,我们不能总去谈宏观叙事,而忽视微观个体,他们的钱可能是摆地摊、跑滴滴、打零工赚的辛苦钱,只是有一种想靠炒股多赚钱的冲动。如果中国股市的短暂繁荣是靠这些人掏空钱包为代价,那这就是病态的。
为何说餐饮难做,简单说一个点,灵活摊位也成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人家做到了极致成本控制,可以说是一种最理想状态的单店模型,几乎没有固定投资成本,可以在夜晚最繁华的街道距离消费者最近,也可以随意更换产品迎合消费者,降低试错成本。一对夫妇摆两个不同产品的摊位,分散在人流量集中的黄金位置,相当于移动的两家门店,这在鼓励地摊经济的今天,何尝不是对餐饮的一种冲击。
创业观察:
1.聊一个真实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他是农村草根出身,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靠着非正规、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手段(传销)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但这样的暴富机会也就一次,随后金盆洗手退出这个行当以求自保。他是一个典型的野生投机主义者,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创业者,为了防止坐吃山空,他开始拿着这笔钱到处投资,做工程、开果园、投沙厂、炒房子……,但是这些“正经生意”都失败了,手里的财富大幅缩水,最后又开始把眼光放在了不正经的生意上。举个例子,比如某个城市限制烟花燃放,他从外地批发几十万的烟花拿到监管薄弱的农村卖。像他这种没有经历系统创业训练,投资能力又不足,就只能尝试刀口舔血式的投机,与法律监管博弈求生存与利益空间,做别人不敢做且不能做的事,往后守住财富比获取财富更难,当初凭运气赚到的钱真的靠本事赔完了。
2.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赶上一次风口就足够了。从历史视角来看是国运下的改革开放;从经济视角来看是商品时代、房地产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赛道视角来看有新能源、知识付费、新媒体、电商、社交、搜索、出海、金融、新零售等;从微观视角来看,普通个体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赶上了其中一趟“风口列车”,凭借努力和坚持,深耕一个细分领域的岗位和工作,然后充分开发自身的商业价值。历史风口是几代人的机会,经济风口以十年为一周期,赛道风口以三年为一节点,微观个体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来全身心投入,等待收获,并在合适的时机搭乘下一次风口,完成转型交接。
3.很多人想着一项事业干一辈子,但这往往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实现的理想状态,大多数人会处于一种不断换事业的状态,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一直从事一个始终向上发展的行业,很多情况是个体无法控制的。那我们就要找到能贯穿于不同事业中的不变量—自己,比如个人品牌、博学多识、野心欲望、为人处世、专业与能力等,这些都可以让你在不同新事业里快速做出成绩的核心竞争力,经营事业的本质是经营自己。
4.当下,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长期的下行周期,中期是从2020年到2025年的5年期,长期是到2030年的10年期。每个人在这个周期内都会面临一场人生的阶段性牌局,如果大多数人拿到的是一副差牌,唯独你拿到了一副好牌,一定别浪,记得要好好打,甚至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去赢下牌局和更多的筹码。珍惜人生为数不多的好运气,这样你就能在下一次周期到来之前积蓄足够的能量,做一个长久的赢家。人,要有全局和终极思维,更要时刻居安思危。
商业思考:
1.现在的产业细分本质上已经划分为三大类:传统产业(制造、农业、服装、零售、化工等)、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数字创意、生物工程等)与未来产业(脑机接口、无人驾驶、太空商业、生成式AI等)。除了这这三大行业,还有依赖于这三大产业独立存在的“赋能产业”,比如知识、流量、金融等。传统产业立生存、新兴产业图根基、未来产业谋强大,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中找好自己的生态位,确定好一条持续向上的通道才能越来越轻松。毕竟越朝向未来走,行业的准入门槛越高,人才密度越大,竞争会更少些。
2.当我们都在关注生成式AI带来的颠覆性内容创作应用时,也要抵挡这一技术正在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它所创造出的海量劣质、庸俗内容已经如海水般流向短视频平台,人们获取的内容被算法推荐设计,陷入信息茧房,强化原本偏执错误的观点,再加上内容的碎片化,AI生成真假难辨,这会逐渐让人丧失独立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越往后注意力就越稀缺,导致个体认知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破坏性影响最终则会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
3.大短视频平台都会扶持自己的超级头部主播,本质上是树立自己的平台代言人,通过彰显他们的吸金能力和舆论影响力,吸引更多普通人前赴后继加入进来。但是往往这些超级头部主播的生命周期有限,总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销声匿迹,比如流量反噬、公关危机、平台治理、法律监管等等。于是,平台总会在一段时间后培养新的头部主播,去和原先的超级头部竞争,甚至取代,这是在给普通人造梦,给他们营造普通人也可以财富自由的假象,同时也在防止这些主播垄断平台流量挤占腰部和尾部的生存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超级头部主播该如何在宿命到来之前自保呢,总体上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签约孵化更多新主播,将自己的流量传给他们,将公司打造成MCN机构;二是转向实业投资,把流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资产;三是自立门户,摆脱平台的控制;四是积极做公益,把暴力吸金的主播人设转变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形象,并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
4.交通出行或将是技术变革最为彻底的领域,当下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百年走过的路程。出租车最早诞生于1907年的美国,在上世纪初进入中国,逐渐取代数百年的人力黄包车和马车。2012年滴滴创立,网约车逐渐取代出租车,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共享模式对传统汽车租赁市场的颠覆。2024年萝卜快跑正式运营,大有取代滴滴的趋势,它是人工智能时代下无人驾驶技术搭载新能源汽车,用技术优势对网约车市场的降维打击。
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时间里,特斯拉发布最新无人驾驶汽车剑指萝卜快跑,预计到2026年量产投放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将无人驾驶汽车重新定义为生产力工具,而不只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让科技产品的供给和和归属,由企业转向个人的全新共享模式,除了降低无人驾驶的成本,提升乘坐体验之外,甚至变成了一个可以投资升值的生产工具,在空闲时间帮助车辆所有者拉乘客赚钱。在人工智能时代,交通出行的乘坐工具和运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接下来也许就是飞行汽车投入市场商用的时代了,但由于其造价过高,注定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科技成果。
人生感悟:
有时候有些人固执地让人哭笑不得,也可能基于自己生活的特定环境影响,为了表明自己的错误观点是合理正确的,总能找一些特例和小概率事件去佐证。比如自己不想上大学,于是找出“清华北大毕业还有送外卖”的特例,错误的得出“大学无用”的荒诞结论。每个人想要获得正确认知,就应该从“普遍情况”和“大概率”视角去全局思考,比如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大概率都会拥有远超常人的大好人生,在这种认知下向清华北大努力才是正常思维。说到底,一个人的起跑线并非由家庭财富决定,父母认知才是。
财经作者陈琦
知名财经作者、资深媒体人、凤凰卫视特邀嘉宾